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观看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全部比赛的录像,对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优秀前锋的进攻情况加以分析,从中揭示现代世界强队男篮优秀前锋队员的进攻特点,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优秀前锋之间的差距,为提高我国男篮前锋的进攻能力及今后比赛对前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摩、录像解析与统计、数据库构建与软件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我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天津亚锦赛的篮球比赛以及国家队队员在济南全运会男篮比赛中获得的客观数据进行了比较处理,全面分析了中国男篮在世界篮球和亚洲篮球中的现状与地位,充分论证了国家队队员在全运会篮球比赛中的实力与表现,并对中国男篮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欧洲篮球的飞跃与中国男篮的发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法,对第28届奥运会和近年世界男篮高水平比赛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欧洲男篮进步的原因及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在26 届奥运会比赛中阵地攻防的技术表现作研究的主要对象, 与美国、立陶宛、克罗地亚等世界优秀男篮后卫队员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作研究的基本依据;以专家调查、临场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手段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比较分析中国男篮与世界优秀男篮后卫队员之间的阵地攻防技术,为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的技术现状和今后对我国男篮后卫队员的选拔、培养、训练及评价等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相关攻防技术指标,伦敦奥运会男篮整体攻防质量较北京奥运会有了提高,中国男篮下滑明显。运用因子与聚类分析法检验分析所得数据,把相关技术指标分为:进攻因子、反应因子、心理因子和身体因子四个因子,得出这四个因子是决定球队成绩主要因子的结论。聚类分析结果:美国队独归为一类;其他队伍两届奥运会归类有所变化;中国队与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强队归为一类,相似特征明显。加强与欧洲强队学习交流,提高队员力量素质及在强对抗条件下自身的技战术发挥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进行研究,为中国男篮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水平严重下滑,比赛综合能力排名D级.中国男篮急需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缩短与世界强队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后卫在第29届奥运会上全部6场比赛中后卫进攻失误发生的类别、区域、时间、场景和失误后果及胜负关系等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找出造成后卫进攻失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深层原因.结果表明: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后卫进攻失误次数与胜负关系呈显著负相关,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次数多于对手的比赛场次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男篮后卫的运球和传接球失误较多,并且在比赛的第一节和每节的后3 min失误次数更为集中;中国男篮后卫在中场区域发生的进攻失误次数明显多于对手后卫;在对手采取人盯人防守和区域紧逼防守时,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次数明显增加.据此提出减少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男篮迎战2006年世锦赛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14届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男篮比赛结果为依据,对目前中国男篮及参加2006年世锦赛D组对手的情况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队备战2006年世锦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比赛观摩等方法对第十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部分比赛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世界其他男篮强队与美国男篮差距在逐步缩小,而中国男篮自身问题较多,与世界男篮强队的差距仍然很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第29届奥运会的男篮比赛中,强调整体攻防,依靠集体力量获取胜利已成为参赛队的共识.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在篮球比赛中由于配合简练、进攻成效高,使个人能力和球队整体结合在了一起,受到参加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各队的普遍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比赛中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世界高水平队伍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特点,为中国男篮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