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体育产业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了体育产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即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和结构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现代化中的双轮驱动,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共同推进了体育产业业态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发展;同时,必须加快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挖掘体育产业数据资源深层价值、必须提升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效能的现实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可通过多主体共助“体育+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平台促进体育产业监管规范化、 数字技术推进体育产业供需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产业经济结构,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然行径与核心导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动力机制是由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所产生的外源动力与产业内部组成要素数字化革新的内生动力“协同联动”构成。政策层面: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引导细则与保障体系不健全;实践障碍:产业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缺失;人才壁垒: 体育旅游从业人员不足,数字+复合型人才短缺;结构失衡:产业数字化供给与需求结构呈非对称性;建设局限:数字“新基建”匮乏,资源数字化“鸿沟”显著等现实困境。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巩固实践样板,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探索;夯实数字+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强化 “政—企—校”的协同;加强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推动产业供给链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数字化整体布局,优化体育旅游服务结构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字化的内涵,剖析其转型动力,并结合问题提出推进策略。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业务活动向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供给与服务模式的过程,国家政策、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企业理念变革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与人才供给相对短缺、平台协同低效与信息资产流动受限、产品质量不高与企业竞争压力较大、制度供给不足与数字法规相对缺失等困境,提出:夯实数字基建,强化科技投入与人才培养;鼓励平台搭建,推动多方合作与业态创新;培育客户群体,重视产品质量与风险防范;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体育法规与监管体系,旨在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字化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探析消费升级下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体育服务业供需矛盾的现实困境,围绕“消费升级背景下如何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问题展开,以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对动力机制进行剖析,在有效梳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深挖路径机制,以探究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本研究认为,推进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要根植于体育消费政策制定与落实、体育消费市场开拓与创新、体育消费需求转变与升级关键动力因素;体育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及其发展的创新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政策引导下整合体育服务业资源、技术支撑下完善体育服务业体系、需求刺激下优化体育服务业内容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通过关键动力机制有效执行运行机制,并在路径机制实施下不断形成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营造是打造高质量体育消费新空间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的内涵与维度,围绕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场景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消费空间场景化的必然趋势等外部动力和消费场景激发潜在消费、赋予空间符号意义的内在逻辑阐释其逻辑动因。根据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实践现状,以4种类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营造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其主要做法包括:重视设施与业态选择、赛事活动赋能场景活力、多种途径建立情感连接、整体空间符号特征鲜明。梳理目前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营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融合度低、引流方式不足、商业思维欠缺、主题性不鲜明等。研究提出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营造的提升策略:合理定位主题,设计阶段注重业态与空间规划;强化资源导入,根据实际灵活选择赛事活动;提升服务效能,搭建线上场景优化线下空间;丰富体验要素,瞄准体育新空间新消费需求等。  相似文献   

6.
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通过多元业态布局、空间场景构建及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能够很好地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力,日益成为满足人们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以北京曼联梦剧场为例分析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的特征与生产逻辑。发现: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属性、体验属性和符号属性等特征;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生产过程中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制度现代化和发展理念创新化等趋势。最后从实体空间的文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和品牌符号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韧性、模式重构及路径选择。认为,数字经济从技术赋能、平台赋能、产业赋能层面,增强体育产业市场韧性;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赋能延伸体育产业链来实现模式重构。针对现实困囿提出发展路径,包括:搭建数字化平台,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加强数据链接,驱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采取反垄断举措,完善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数字鸿沟;协同培养数字人才,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据产业融合理论,从技术、价值和市场融合三个层面构建产业跨界融合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7年投入产出表,对体育相关产业跨界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大部分产业之间技术融合逐渐增强,其中体育相关制造业对科技服务业(220.00%)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低,体育相关服务业对金融保险业(193.55%)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高;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均衡现象普遍;对体育相关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体育相关服务业,对体育相关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对体育相关制造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增幅更大;对体育相关服务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呈上升趋势;体育相关服务业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最终需求对体育相关制造业拉动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出口、消费和投资,而对体育相关服务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个体层面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家庭层面价值,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层面价值,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国家层面价值,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 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把握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内涵、功能定位与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其科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是多种产业要素的集聚组织模式,表现在城市特定地理空间上,依托相应的资源,集聚体育服务要素与设施,形成以体育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多业态、多功能、高效集约、复杂而又统一的体育服务空间集聚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是突破“围墙式”的体育场馆发展困境、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城市空间优化的必然结果.在功能定位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挥着资源整合、创新服务、城市发展3大功能.同时,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由核心功能、配套功能和延伸功能3个方面构成其开展的主要功能内容.为推进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健康发展须从政策扶植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多元化融资机制、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以期实现综合体的定位价值与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体育消费是推动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现实路径对促进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方法,以区域异质性的理论视域为逻辑原点,在明晰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体育消费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动力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促进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认为,政策调控与引导、网络数字技术、体育消费供给提质扩容、体育消费率提升是促进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各要素间通过相互作用机制与循环作用机制共同实现体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的现实形态,从体育消费政府路径、科技路径、供给路径、人口路径4个层面提出健全体育消费政策,强化体育消费保障;创新体育“新基建”,拓宽体育消费数字化模式等现实发展路径,以期适应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的发展规律,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动力机制、内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通过外源性拉动动力和内源性推动动力实现,数字技术嵌入体育场馆建设体系、运营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要素体系, 赋能体育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高效化、低碳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现实挑战体现在运营管理体制不顺畅,理念认知滞后,改造成本过大,智慧化升级模块分散、标准缺乏、人才匮乏等方面。研究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坚持“以人为本”智慧化转型原则、理顺体制机制改革为智慧化转型扫清障碍、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运营模式、以“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偏好”为导向构建体育场馆智慧化评价体系、以国家标准引领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升级、以人才培养为依托提升体育场馆智慧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非遗是人类关于身体运动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其时代主题。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全国范围内聚集性活动被叫停,致使大量以参与人数众多为特点的体育非遗正常运行被中断。然而,疫情同时也为体育非遗创造了一定发展机遇。数字技术普及,大众健身意识觉醒,使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应紧握时机,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发展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疫情背景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后疫情时代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推进路向。疫情背景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面临需求提升、尚未模式化、效率有待加强、传承主体面临数字转型等挑战;在后疫情时代可通过丰富数字产品、构建系统化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率、培植传承主体数字思维等形式展开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职业体育数字化发展,不仅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也是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职业体育数字化发展所面临的法律桎梏和因应之道。认为,基于“技术发展-法律规制”的一般原理,职业体育数字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在法律上作出适当安排。当前职业体育数字化发展面临数据权属模糊、数据权益保护不足、数据流通机制缺失、数据安全保障不力等困境。为进一步推动职业体育数字化发展,应制定数据权属场景化界定方案,建立数据财产权益和隐私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形成数据有序流通的法律框架,完善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数智赋能科学训练是指在数智训练环境下,运动训练主体以数智化训练装备设施为赋能载体,以训练大数据和科学训练知识理论为赋能要素,以智能算法为赋能工具,旨在促进竞技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实践活动。当前,国际诸多竞技体育强国正在围绕数字运动员(Digital Athlete)、运动员管理系统(Athlete Management System)、综合运动表现中心(High Performance Centre)等方面积极开展数智赋能科学训练实践。数智技术、训练组织、环境空间与行为实践是影响数智赋能科学训练成效的4 大因素系统。因此,数智赋能科学训练的本土实践需从夯实“数智技术系统”的保障水平、增强“训练组织系统”的认知协同、完善“环境空间系统”的支持服务、提升“行为实践系统”的能力素养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以营造有利于数智赋能科学训练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 483元,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同时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业态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培养、代际文化传递均对体育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型消费对于体育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3)人口结构变量中,性别、所处教育阶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对青少年参与服务型消费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在加强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重视体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按照人们的消费动机将能够满足大众休闲体育需求的众多产业组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具有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该系统由核心价值链与扩展价值链、金融链与政策链、互补产业与替代产业等要素构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价值网络,为实现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休闲体育需求的目的,从系统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比较的视角,探寻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现实差距与实施策略。对照支柱性产业的标准,我国体育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贡献、产业结构、市场主体、消费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基于此,提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实施策略:从政策层面,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体育产业政策落实;从要素层面,推动空间要素和生产要素开放;从产业层面,健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从市场层面,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从消费层面,深挖体育消费潜力,打造体育消费载体。  相似文献   

20.
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体育产业应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整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指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业态融合、产业链整合,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供需匹配;数字技术赋能还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体育产业降碳脱碳,助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尚存在体育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碳盘查难度大等困境。鉴于此,提出政府端低碳政策规划引导、绿色金融扶持调节、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市场端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