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培喜 《美育学刊》2021,(4):106-112
戏剧化教学法,是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用戏剧的方式来开展其他学科教学,如语言教学、文化理解、传统教习、技能训练等,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全面育人的教学方法。其内涵是指戏剧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定性,戏剧的基本原理、要素,戏剧的育人理念,教学的普遍规律;其外延是指戏剧化教学法的应用措施和适用范围,既包括戏剧化教学法运用到的具体教学范式,也涵盖戏剧化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教师素养、教学效果测评等,还包括戏剧化教学法所适用的领域。结合Drama in Education在国内的实践,戏剧化教学法提出遵循双重教学目标、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引导支持、贫困戏剧实践、课后反思评价等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是其比较成功的传奇剧之一。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权力理论家。本文主要结合福柯的权力观对《冬天的故事》中舞台场景、空间地点的构建和切换进行分析;从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分析作品的戏剧空间建构;通过详尽分析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对于戏剧空间的构建、转换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代表作是《我的前公爵夫人》,这首诗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诗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且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戏剧独白这种诗歌形式,语言优美,戏剧化的悬念、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读者感到一幕戏剧就在[前上]。本文就是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解析,重现此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剧,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戏剧文学力作,它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在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主要塑造出了蘩漪和周朴园两个极具复杂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在戏剧结构方面,作品充分发挥了“三一律”戏剧结构的优势,使《雷雨》结构紧凑连贯,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在语言方面,《雷雨》的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合词,且极具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剧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在形成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差异和特征。从艺术演化史角度看,中国戏剧没有开从原始歌舞演化为戏剧的路子,而古希腊戏剧却从酒神祭祀的原始歌舞中破腹而出。从文艺生态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叙事文学基质,延宕了戏剧艺术的孕育;而肥沃丰厚的叙事文学土壤,却滋养了古希腊戏剧奇葩。中国的非宗教文化传统,难使巫觋歌舞最终戏剧化;古希腊人的宗教激情却使娱神歌舞演进为娱人戏剧。王化政治、农业社会,抑制了中国戏剧早发;民主政治、商业文化却催生了古希腊戏剧。  相似文献   

8.
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戏剧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威廉斯所创作的《欲望号街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奠定了他首屈一指的戏剧家的地位。威廉斯的作品较多的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与被异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欲望号街车》中权力关系的详细分析,揭示威廉斯笔下的现实世界对于边缘人物的惩戒规训,并进一步探究这种惩戒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纵览文学中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始终是被民众最为津津乐道的,它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小说、戏剧、民间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在东北民间故事中也有着大量的以仙妻为主要角色的作品,本文将试图从人物原型及意象原型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语戏剧的改译和演出是现代中国剧坛的重要现象,而改译必须采用相应的中国化策略。改译本将故事移植到中国的某个地域,通过空间场景的置换为故事添加某些现实因素;将故事设定在中国的某个特殊时间,使改译本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赋予剧中台词、人物姓名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特殊涵义,并通过对道具、配乐等视听因素的细节处理使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借助这些手段,改译使异域的人物和故事实现中国化,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为当下乃至未来戏剧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读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海鸥》,了解"海鸥"这一孤独的精神符号,同时感受作者契诃夫对于剧中人物怜悯多于嘲讽,同情胜于批判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戏剧美的形成,与民族性中的"做戏"意识有关,也传承了传统史传文学刻画"小人物"的创作经验,更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3.
人物角色对话分析是研究戏剧人物会话的一个重要手段。人物对话分析中的话轮变换分析法在萧伯纳的名著《华洛太太的职业》中运用很多,我们通过仔细分析能够发现人物对话过程中所蕴含的权势关系与人物角色个性。  相似文献   

14.
戏剧是"道德判断的试验场","寻找"是戏剧的基本母题,剧作家的伦理思考往往具体化为作品中主体对客体的寻找,并借以探索各种善与恶的可能性."寻真""寻根""寻路"是"新时期"戏剧"寻找"母题的三种显在模式,"寻找"的意义呈现出从社会批判到文化思考再到哲理探索的递进,赋予新时期戏剧多方位、多层面、丰富复杂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契诃夫小说的特点。作者认为:契诃夫小说具有对白性、人物语言行动性、场景舞台性等戏剧特点,这是其作品写得短小精悍的成功的秘决。  相似文献   

16.
动作性特征是戏剧人物语言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物语言戏剧性的体现。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移植对译作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位一体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对话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帮助译者解读人物台词的副语言成分和潜台词,从而再现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外显动作和内隐动作。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茶馆》戏剧结构入手,通过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物命运变迁来推动剧情发展结构;在严肃悲剧中融入喜剧因素,在喜剧中引入悲剧色彩的结构;以及以曲艺作为串连的话剧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茶馆》独特戏剧结构及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戏剧起步晚,发展缓慢,影响也远不如黑人小说、诗歌,但也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二战前美国黑人戏剧处于起步阶段,萌生后慢慢地渗透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去.虽然道路还很长远,但是那些戏剧作品也发出了自己微弱的声音,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它们.无论是激进的反抗、寻根、寻求自我发展的黑人戏剧,还是相对妥协、缓和的黑人戏剧,其都有着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