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伪君子》与《哈姆莱特》作为古典戏剧,虽然分属喜剧与悲剧,但是在三角叙事、戏剧结构以及台词信息传递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三角叙事作为戏剧叙事的基本单位,引出环环相扣的剧情,并对戏剧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而台词作为联接三角叙事与戏剧结构的桥梁,通过隐藏、暗示、显示信息引发悬念并推动戏剧发展、冲突以及高潮。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戏剧美的形成,与民族性中的"做戏"意识有关,也传承了传统史传文学刻画"小人物"的创作经验,更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中却又同意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一切巨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接着作了这样的解释:“他(按:黑格尔)忘记了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以喜剧出现。”这里不仅是在辩证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历史角色地位的交替改变,而且是从根本上指明了美学范畴内的悲剧喜剧与时代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姆短篇小说《午餐》的成功之笔主要在于构造了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物 ,其戏剧性可见于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本文拟从分析男主角的戏剧性心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从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问世以来,这个人物就引起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本文试从夏洛克这一形象复杂性格的深刻性,丰富性入手,从正反两种“导向”分析,探求剧作家在喜剧人物夏洛克性格中融入的深刻的悲剧美学效果,及寄寓其中人性复归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9.
戏剧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是我国戏剧工作者长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从抗战初期的通俗戏剧到四十年代中期的《白毛女》、《赤叶河》,都在民族化与群众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建国后,我们的话剧、歌剧与戏曲,都致力于民族化与群众化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汉卿》、《茶馆》与《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剧作,标志着戏剧的民族风格的成熟与发扬,它们在一个时期内,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灵,激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早期话剧运动中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社,春柳社上演的剧目具有浓厚的悲剧特征,表现在为非常注重悲剧情境的渲染,以突出全剧的悲剧情调;重视悲剧冲突的设置,以展现人物命运的离合悲欢;在结局的处理方式上,打破了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采用西方悲剧中“一悲到底”的结构方式,以追求悲剧效果的惨烈性。春柳悲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戏剧已经初步确立起了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戏曲史上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曲论中对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创作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及表演、导演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主要以李渔曲话中戏剧创作和演出规律等为切入点,把散见在各处的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理论集中起来,从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李尔王、泰门、高老头,分别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和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这三个人物虽然形象各异,性格不同:一个是骄横刚愎、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国王;一个是家财万贯、慷慨大度的贵族;一个是靠法国革命发迹,被誉为“父爱基督”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但他们都不免以悲剧告终,而且其悲剧命运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喜剧故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一个悲剧人物,没有血性,没有情感,没有生活乐趣,连灵魂也挣脱层层的套子离开了躯壳.他的生活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对他的形象描写,给小说的喜剧色彩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调,提醒读者在嗤诮之后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的戏剧代表作《在底层》问世于1902年,它和出现在50年代的西方荒诞派戏剧无论在表层结构还是在深层结构都有相似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放入各自产生的社会历史、群体心理的大背景中,从文学发展规律的角度探寻其相似点酌根源时,发现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并由此受到颇有教益的启迪。一传统戏剧十分重视语言的逻辑性,场景,细节的真实性,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的真实性,特别是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格外强调上述戏剧诸原素与现实生活的形似和神  相似文献   

15.
悲剧艺术是从审美角度讲的,它是指美学范畴的悲剧,即黑格尔所说的“悲剧性的艺术”。其悲剧性可以渗透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艺术等各种门类的艺术中。如戏剧《哈姆雷特》、小说《水浒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柯勒惠支的版画《俘虏》、古代乐舞《国殇》、电视剧《渴望》等都是悲剧艺术。悲剧艺术以戏剧类型的悲剧为主而兼及其他门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著名的反战戏剧,全剧共十二场,剧本打破了传统的剧情结构,以叙事戏剧的艺术性为视角探讨布莱希特《大胆妈妈》的陌生化戏剧理论、戏剧结构、戏剧的教化功能,可以清晰地看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在戏剧中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在戏剧创作上的表现同样不同凡响,在分别标志着她两次创作高峰的喜剧作品《太太万岁》和《情场如战场》中,张爱玲尽情的展示出她卓越的喜剧天赋和一贯精妙编制故事的技巧,以轻松为主基调,忠实的实践着她所奉行的“随意,不假思索”的喜剧创造主张。以戏剧入手,将能更全面的了解张爱玲思想的多样化及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敦煌俗赋从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点,其说唱结合的音乐性特点,仪式、服饰及场景的装饰性,代言体的结构方式,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心理的表演性描写,语言的动作性、口语化,幻想虚拟的浪漫情节,喜剧与悲剧两种风格特征,显示出和文人赋体文学的巨大差别,具有突出的戏剧性特点.敦煌俗赋的戏剧性因素成为后世戏剧文学和白话小说的滥觞,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艺术样式关系密切,而且从叙事艺术上来讲,二者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也具有戏剧性的审美特性。以《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为例,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戏剧化场景的展开呈现出了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激活故事的内在原因;就该篇作品而言,还蕴含着悲剧性的戏剧美。  相似文献   

20.
通览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会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这些戏剧随时间的推移,其思想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复杂。元代出现的著名爱情戏剧《西厢记》,它抨击了封建家长制的爱情婚姻;歌颂了崔鸳鸯、张生追求婚姻自由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封建家长专制,涉及其他内容很少。到了明代的《牡丹亭》,它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批判了程朱理学;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真正的爱情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同时加上了杜宝这个抗金官僚爱国的材料。这就使戏剧的内容在家事的基础上又涉及到国事。以后到了清代的《桃花扇》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