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脱离大学语文本身而谈语文教育,脱离传统文化本身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脱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难以契合当前知识性、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了一个内嵌教材体系—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保障机制—综合模式五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对新世纪传统文化的传承、繁荣及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创造力的源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应本着"知行合一,学做结合"的原则。拓展教育内容,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拓宽培育渠道,增强社会参与意识。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至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熠熠生辉。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现阶段,中职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的丰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是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职语文被视为一门不甚重要的课程,经常被削减课时或随意指定教师任课。传授基本语文技能是为"授业",指引学生追求真善美是为"解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传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文章探讨了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承担的"授业传道解惑"的责任,拟为中职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勇敢地挑起社会国家赋予自己的这份重担,从内涵上、方法上、形式上多钻研语文课程的价值、课程内涵、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以完成自己肩负的光荣责任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科,创立中小学语文科以来,中小学传统经典教育由独立科目逐渐转变为语文科的教育内容.随着中小学语文科的不断变革,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诸多方面尤其是内容编排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编选了一定比重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教育文化冲击及传统文化教育的衰落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尚存在教育内容不足、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理性地总结问题,探求完善路径是解决中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立为单一学科为标志,可以将其划分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两大时期,两大时期所秉承的文化不同,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也就不同。尽管在语文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对语文独特性的把握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特点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接受,这是百年语文教育实践的必然结论和应有之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不能不服务于救亡急务,由经学附庸蜕变为政治附庸,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落传统文化的"诗魂"。这一命运,在如飓风般迅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是不可避免的。"文"与"雅"逐渐衰落,最终成为陪衬和点缀,而"白"与"俗"则逐渐成为正宗和主流。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新时代以新载体、新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便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崇高作用,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研究,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学习型组织、资源整合理论等,提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以期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抛弃文化与精神的内涵去追求单一的表面成果的现象。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必须肩负起传载传统文化的重任,重视发掘和弘扬语文教材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价值;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扬弃,语文教学只有遵循"发扬传统才能兼收并蓄"的原则,才能开创一条从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中追寻语文的人文内涵,进而传承人类文明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国学升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现象,它兴起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国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学升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却日渐减少,这就造成了在国内"国学升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边缘化"并存的社会现象。在新世纪,通过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防止"国学升温"过程中的不良影响,教育国民正常看待国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升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最大启示是通过认真研究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语文课程教学中包含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便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培养学生热爱、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最好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地域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开发和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了解、学习、探究,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丰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文化,提高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活动形式,突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文化优越性。本文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创建的"三合一"模式("三合一"模式是指"以党建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半军事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文化建设格局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文创新教育是通过语文的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观和新型人才观,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努力从"知识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错别字过多、汉字学习兴趣和成绩不高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忽略了汉字文化教育。本文在客观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汉字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前提下,探讨今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汉字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希望借此令小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情感意蕴,了解更多古人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道德理念、审美情绪,为今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曾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承阵地,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最初的起点。目前发现,我国高校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覆盖较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多数同学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使得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足。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应该做出相对应的教育优化措施,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本文就我国高校中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教育是伴着"五四"儿童本位观的确立而诞生的。"儿童本位"是"五四""立人"思想的深化,但儿童本位观在诞生之初,语文教育便背上了推翻所有旧文化的功利性包袱,而且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被政治话语所牵制,这就决定了20世纪语文教育逐步背离"儿童本位",而走向"文以载道"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关系失衡主要表现是:流行文化对语文教育的侵蚀和渗透;语文教育在流行文化攻势下的失住.语文教育的本质和属性决定了其与流行文化建立良好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而这种良好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积极交流的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学科讲授的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与传达思想的工具,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仁爱之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修身养性的生存方式等,时至今日仍需被很好地继承。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情感教育,加强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祖国文化产生认同、亲近之情,从而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文课程是中国传统优势教育课程,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载体,它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的汉语文课程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问题,其发展也遇到了踟蹰不前的瓶颈。本文就现阶段汉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问题所在。并试图为汉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语境中.诗教传统仍得到了隐性绵延.当语教理念成为独尊并罢黜多元之后,语文教育的诗魂就进一步迷失了.在"大一统"的格局中,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可能异彩纷呈,更不可能形成流派.尊俗敌雅的偏颜不仅降低了语文教育质量.也降低了全社会的语文水准.在商业驱动和畸形评价的双重挤压下,语文无法不急功近利.语文教育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到常识.续接传统.并在诗与语之间找到平衡,使雅与俗达成交融,全面实现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