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围绕武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教育资源,依据武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武术课程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技术传授”和“思想教诲”协同育人的有机整合。研究认为:武术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武术“思政元素”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武术课程思政“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观,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弘扬与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唐山地区优秀红色文化,研究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素材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集生活性、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以思政教育与航海技专业教育自然融合为前提,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结合人才成长对身心素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要求,探索思政教育在该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深度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了教学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新时代高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十分丰富,对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具有明显优势。结合民办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通过为何、如何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3324+N”教学体系的分析,探究新时代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旨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进而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高校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思政理论,将思政元素与与专业法律课程有机融合,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会展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学生群体特点",00后"将是未来10年大学的主要群体,要找寻他们的群体特点,应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探索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路径,让"00后"大学生乐参与,长才干。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向,探索二者协同育人路径,以提高教育成效。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于“三农”情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建立教材交叉体系,多元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渗透,培养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农业人才;三是搭建教学主体交流平台,使思政课教师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党建融合"来凝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推动"多元协同"来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以"大党建"来带动"大思政",从而打造"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各高校为全面提升整体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育人成效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价值为研究视角,从三个维度分析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本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系统等优化路径,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思政课程与本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一流本科建设的背景,以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思政教育与旅游本科专业知识教育融通为统摄理念,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探讨在教学课程实践中将新时代思政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路径:加快"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者的认知转变;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旅游课程思政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升华,是民族发展和建设中最为持久的力量。而思政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阵地,要想开拓立德树人的新局面,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统领教育的作用,实现育人实效性的提高。面对新时代,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融合现状,主动分析思政教育面临的复杂趋势,探索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通过落实新方法、拓展新渠道、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从而发挥文化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凝聚和推动作用,达成新时代育新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是学生三观定型的关键期,因此育人工作是贯穿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重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做好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公共英语基础课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办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服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掌握好所开设的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中。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目标,高校政治课教师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十大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自身的育人路径。当前国际社会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资本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容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强烈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重点阐述了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全程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为例,深挖本土思政元素,基于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战略眼光、家国情怀及服务家乡的课程思政理念,构建教学案例库、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保障本土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促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中最外显与最活跃的因素,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既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更是优化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展开深入、系统探析,不仅是促进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的核心环节与重要内容,亦是整体推进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实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难点,直接关乎着育人质量。《叶片机原理》课程作为工科当中十分关键的核心学科,想要真正践行“新工科”战略,就应深入挖掘《叶片机原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真正将显性知识教育和隐性德育紧密结合,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践行育人目标。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叶片机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目标进行分析,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叶片机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