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损伤是影响军校军事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某系学员在12个月中发生的242例运动性训练损伤进行统计分析,从训练损伤发生的多发期、多发项目、多发部位、损伤种类和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剧烈运动时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与清除能力下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氧化酶在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训练能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抗氧化酶对不同运动训练的反应不同。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关于运动训练对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5 km越野训练运动系统的损伤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设计5 km训练伤病调查表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408名士兵进行调查,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 km训练运动系统的损伤中,下肢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和躯干部位,高达68.7%。下肢损伤中以跟骨痛的发生率最高,高达39.4%,其次是小腿骨膜炎(33.1%)。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组织的不科学和训练的单一片面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斜面站桩法治疗运动性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运动性PFPS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针刺(主穴:膝眼、梁丘、血海、足三里、公孙)结合斜面站桩治疗;对照组取同样穴位只施以针刺。结果:三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疗程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这种差异在第三疗程结束时更加明显(P﹤0.01)。结论:针刺结合斜面站桩法治疗运动性PFPS,既可提高疗效,又可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跟腱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跟腱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伤害,如何对其有效地防治是部队及院校训练和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分析跟腱损伤病因的基础上,明确其诊断及分类,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对相关药物的使用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田径运动员下肢的损伤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田径运动员下肢易损伤部位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便能为运动和训练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取股动脉血检测,并对比目鱼肌做电镜和光镜的观察.结果:(1)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显著.(2)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较运动前出现显著增高,且在运动后48h出现峰值.(3)运动后血清LDH活性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出现先升后降,且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血清Ca2 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结论:(1)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是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大鼠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显著增高,结合电镜和光镜结果,表明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重要关联性可作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就牛磺酸做为细胞保护剂,抗氧化剂的生理功能,阐述了牛磺酸抗运动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