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改装过的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通过对"八一"队五名健将级运动员瞄准时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击发前不同时刻的瞄准轨迹的上下、左右晃动,上靶方向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运动员现场进行反馈.这些指标和参数不但可以衡量每一只箭的好坏,而且可以作为队员个人的纵向比较和队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资料,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法对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进行设计。结合射箭项目特点、射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点与射箭技术的发力特点,研究得出:射箭项目力量训练内容主要是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创新了射箭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探讨了射箭力量训练阶段与负荷控制模式。以期为射箭教练员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逻辑分析法,将射箭项目引进贵州省各高校,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从高校的教学、射箭后备力量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高校的教育成本等问题进行分析,充分的说明了在贵州省内将射箭作为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引入高校,进行教学和训练,是能够对贵州省的射箭项目的发展有所推进的。  相似文献   

4.
潜优势射箭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我国射箭项目仍沿用三级训练培养模式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我国青少年射箭教练员尽管有丰富运动经历,但综合执教能力不强;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训练以单周期为主要训练安排模式,准备期以技术训练为主导,体能、尤其是心理训练比例严重不足;专项力量安排缺少针对性方法,有氧能力手段单一,协调能力发展滞后;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周训练负荷安排与国际箭联颁布的世界各国家队成年运动员负荷平均水平持平。射箭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大,有效训练质量不高;与射箭强国韩国相比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参加正式比赛场数过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理测量与个案研究法探讨射箭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训练策略问题,研究对象为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整个研究历时10年,结果表明:(1)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的人格都不同,差异较大;(2)在10年训练中,4名选手的人格变化有一种相似的趋势,即情绪向不稳定方向发展;(3)根据人格特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训练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是射箭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4)训练型与比赛型射箭运动员的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5)不同人格的射箭运动员存在抗应激能力与动作本体感觉能力之间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改革考试分析与反馈的必要性以及内容和方法,设计了一个较为适用的考试分析与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7.
射箭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肩负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奖牌甚至金牌的重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射箭运动员是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在数量上是韩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的三倍,但培养质量方面却远不如韩国。青少年射箭在全国的发展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培养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教练员综合执教能力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下中国传统射箭复兴运动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射箭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系、传统射箭复兴中的赛事问题、发展中国传统射箭的有效途径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中国传统射箭在当代处于复兴阶段,中国传统射箭的发展中存在着中国传统射箭是在复兴还是"复古"、器材与赛制的多样化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25名健将级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各指标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龄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的各指标在安静状态下与适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过度换气后的恢复阶段的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射箭项目个性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点运动测试系统对射箭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Qualisys红外光点测试系统对北京射箭队运动员的射箭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一方面探讨应用这一测试设备对射箭技术进行分析与诊断的可行性与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对北京射箭队运动员的射箭技术进行分析与诊断,提出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环境下,学习者难以得到教师对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而这种及时反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中解析技术动作图像的原理和方法,以篮球运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手臂动作为例设计了一个能够根据录像识别技术,并对技术进行评判的计算机系统。经过实验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系统评价的准确性是可以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中被接受的。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运动技能评价的信息化提供一种思路或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国田锦赛男子铅球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现状及其落后原因,采用美国Ariel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对2008年全国田锦赛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7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取其最好一投成绩来进行图像解析。结果表明:7名运动员存在左脚着地时膝关节角度控制较为适宜,但器械出手瞬间膝关节角上升不到位,前后差值不太理想;在器械出手瞬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屈髋后座现象;部分运动员右踝角、右髋角、右膝角伸展程度不够理想;最后用力所占总时间的比例较大;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存在右髋、右肩过早加速特征,整体动作速度欠积极,对球的持续加速能力较差,环节用力的顺序不尽合理,加速施力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长江口实时差分GPS试验的方法、内容及其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证实了差分GPS技术可使定位精度比GPS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的视频快速反馈与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承前人的"三段评估法"的基础上,在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实践中,结合Simi Scout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重点对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运用Simi Scout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可以做到对乒乓球比赛的现场快速反馈与诊断,在国家乒乓球队的实际运用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乒乓球技战术模型是进行视频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的关键。建立了通用的单打模型、双打模型,以及王皓、王励勤、马琳的技战术模型,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减震器对弓箭系统减震效果的动态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助动态测试方法来研究弓箭系统,特别是研究弓的减震问题,采用美国产HOYT牌T/D-3反曲弓,选用ESTON和BEITER两种减震器,以四川省射箭队的4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进行测试。运动员根据这一反馈信息选用BEITER减震器后,通过短暂的适应过程,在2002年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上获得个人赛第一的优异成绩。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测试这种方法对弓箭系统的研究可以为运动员选弓和调弓以及选择不同的减震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数,提高训练效率和射箭成绩。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运动解剖学》这门课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反馈原理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摘要:射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传统弹弓术作为射艺的一部分,既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体育的活力。传统弹弓术首次以课程的方式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为传统射学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以我国传统射学技艺在高校开设课程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传统弹弓术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高校开设传统射学课程的实践进行探究, 以彰显我国传统射文化的魅力,更好为人才培养服务。结果表明:1)高校开设传统射学课程对弘扬我国传统射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是高校文化传承功能的直接体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很大作用;2)传统射艺课程实践效果突出,对提升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建立国际化视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3)传统射学课程具有突出的礼仪文化特色,凸显了射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