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甲骨文记载了众多的祭祀方式,酒祭是其中之一。酒祭体现了先民的酒崇拜,同时,频繁的酒祭也反映了商代发展比较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水上交通工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代时期气候温暖,黄河中下游流域河流湖泊交错纵横,因而商代水上交通十分发达。甲骨文常见涉河(黄河)、涉滴、涉等记载。甲骨文所见之舟非独木舟,而是像首尾上翘、平底、用木板拼接而成的木板船。从甲骨文还可知,商代舟船行驶工具有篙、航桨和风帆三类。  相似文献   

3.
研究我国的货币状况 ,对了解我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具有互相参证的作用。这里我们从语言的角度 ,将汉字中留下的货币形态的印迹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 ,以此从一侧面窥视我国早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我国货币约起源于商代 ,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分不开。这时期的农业很发达 ,甲骨文中的“禾”、“黍”、“稷”、“垦”、“利”、“种”、“畴”、“土木”等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农作物的种类较多 ,耕作已相当精细。甲骨文中的“牧”、“牢”、“家”、“豢”等字反映出人们的畜牧生活较发达。丝是中国很早的农副产品之…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世界上沿用至今的意音文字,其源头——甲骨文,便是世界上著名的象形文字之一。从图画文字到意音文字,汉字的象形特征作为造字基础在几千年中得以传承。而在当今"图像时代"的发展中,汉字的图形化也已成为汉字应用的一个重要版块,其中汉字的象形特征也是汉字图形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析文字图形化中的汉字象形特征,对构建文字学与设计学等学科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它的内容极为丰富,举凡疆域轮廓、政治区划、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兼收并蓄,详加论列。它显示出我国先民地理知识的渊博,也展现出我国先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丰硕成果。可是这样一篇地理名著,对于它的著作时期却一直难得定论。由于它列入《尚书》,就被当作夏史,认为是夏禹治理洪水、划土分州的记载。殷商甲骨文字始具书契刍形,夏禹更远在殷商之前,何能有此煌煌巨著?晚近学人对于这篇名著日益重视,对于它的成书迟早,也多有论列。于是,上起西周初年,下迄战国季世,皆有不同的主张。议论  相似文献   

6.
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一方面它有表意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表音的作用.因此,有的文字学家称汉字为“意音文字”.除一少部分“独体字”外,汉字的大部分是可以从形体上进行分析的“合体字”.例如“花”字,是由“艹”和“化”两部分组成的.“艹”是表意的部分,“化”是表音的部分.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称为“偏旁”.为了对汉字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就有必要对汉字进行分类.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就是“部首”.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书法和后来的篆书,虽属同一类型,但是在其结构、笔法上,则自成另一体系,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书体。它的结构造型,在一幅之中,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略无一定。或疏疏落落、极为错综;或密密层层,十分严整,给人以精神爽朗、古趣盎然之感。甲骨文的字形字态。丰富多样,一个字的笔画,繁简无定,反正不拘。书体风格也因人而异,各具神貌。大者浑厚雄强,小者瘦劲挺拔,虽在同一片甲骨中,字之朝向偏旁,于左于右,也有所不同,如风雪纷扬,如乱石铺街,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甲骨文从笔法上看,方圆兼具、而以方笔居多,肥细均有、细画为主,因为以刀作笔在坚硬的甲骨上施刀,所以线条多作直线,曲线也是以短线连接而成。其线条坚实有力,沉着痛快,奠定了后世书法欣赏对线的基本要求,即圆、健、活、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研究方法对殷墟甲骨文及卜辞中所见商代摔跤雏形进行了考证。主要结论:中国摔跤运动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商代被广泛称之为"鬥",其本义就是指两人徒手相搏,有技击、对抗的性质;甲骨卜辞中记载的有关商王及贵族亲自参与的"鬥"活动,是早期"武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到西周时期,由于地域与方言的影响,摔跤被称之为"角",成为官方讲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秦统一六国以后,广泛称之为"角抵",并成为官方讲武的唯一内容。商代晚期甲骨文中的"鬥"与西周时期的"角"以及秦统一以后的"角抵"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时间跨度上讲,甲骨文中记载的商代晚期的摔跤雏形"鬥",要比秦统一以后的"角抵"早约1000年,由此可以追溯我国摔跤运动到3300多年以前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9.
鬼,是先民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对生活生产中的各种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的最为"合理化"的解释,是先民对自然产生畏惧的一种体现。在先民的认识中,这些灾难都是因为有"鬼"这种人们无法战胜的东西在作怪,因而创造的指称这一怪物的专名。人们对鬼是既爱又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许多新的意义。本文试从"鬼"字入手,讨论以"鬼"为形旁的汉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方法分析甲骨文中游、泳、舟、鱼的构形,结合甲骨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分析甲骨文中游、泳、舟、鱼的词性和用义,旨在揭示商代时期的水上运动.主要结论:殷商时期人们从事的水上活动主要有游和泳、划船以及捕鱼和钓鱼运动,这些活动在甲骨文和卜辞内容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李晓愚 《阅读》2023,(90):48-51
<正>在四季划分出现之前,人们认为冬季是秋天的延长,不需要专门当作一个季节来对待。不过甲骨文里头倒是有“冬”字,那么它又是什么意思呢?甲骨文的“冬”字是个象形字,就像一根长长的绳索,两端各打了一个结,表示终结、终了之义。有的甲骨文“冬”字会把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  相似文献   

12.
■族新考     
■及■族在已知的甲骨文、金文资料中都有较多记载。在■、■、■、■、■诸字中,为本字,其余俱为之衍生和派生字;而为畢之本字,义即田网,也就是形小而柄长的捕鸟兽之网。读毕,亦读禽,又通费,以及衍生字俱为捕鸟兽之义。及族既是商代一个部族方国,也是拥有爵封的诸侯世官,曾广泛参与商王之出使、征伐、祭祀、狩猎、巡查、垦田和纳贡等活动,其足迹涉及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广大地区。及族作为一个善于捕鸟兽的部族,其事迹与活动与秦人早期先祖多有契合。这为我们了解秦人起源与西迁,秦人在商代的历史概况,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汉字迄今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学中唯一仍在使用,且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它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对维护民族统一和谐功不可没.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为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人们必须遵守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书写规范.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乃至社会上用字混乱的现象已相当严重,这与一部分人对汉字的结构安排,部件构成及其变化规律把握不准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讲行标准化使用汉字的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一、现仍在使用的换位结构的汉字换位结构的汉字一般为合体字,偏旁所处位置不同,读音有别,意义也相差甚远.按其结构特点,部件变换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1、上下换位.这类汉字指合体字中各偏旁完全相同,两个部件位置可以互换而构成不同的汉字.会意字所占比例较大.如:旮gā会意字旯lá会意字 指偏僻的地方:(方)角落  相似文献   

14.
关于“章”字的结构,现行一些语言书籍说法不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界说百题》第34页写道:“结构复杂的字,用偏旁一分析,就便于称说,如经常听到人们说‘我是姓弓长张,不是立早章’。偏旁对人们辨认、书写汉字也是非常有用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第47页写道,“如‘章’,《说文解字》注为:‘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章的本义指音乐告一段落。这个本义,可从‘章’的造字结构得到说明。从音,就是指与音  相似文献   

15.
六书札记     
"六书"是汉代人关于汉字构造方法的理论,但后来被演绎成了汉字结构类型的理论.本文所谈是关于"六书"的几个问题①"四体二用"是戴震在杨慎的"二象四纬"的基础上提出的;②新旧"三书说"都是对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结构类型的归类;③<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是造字方法,许慎没有关于汉字结构类型的术语;④造字是一个过程,是对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的规定;⑤汉字的构造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方法有模仿和象征两种,第二阶段的方法有借形法、加记号法和组合法;⑥从符号的角度和汉字的构造过程来看,"六书"都是造字方法,而且汉字的构造方法仅此6种.  相似文献   

16.
会意类例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捞,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17.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8.
殷墟甲骨文中有关玉的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用玉记录,弥足珍贵。本文就殷墟甲骨文中的"玉"字从字形、相关文例以及用玉情况等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塑造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起始,它由先民创造出来,靠甲骨文记录并传播给后人。在漫长的纵向传播过程中,其内涵不断有所损益、变异,以至演化至今呈现于世人面前,成为东方神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德"字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的写法是有异的,这种区别自周代早期即已出现,之后涵义又有许多变化。"德"字的演变恰好体现了先秦时期统治者政治思想向思想家人文思想的转变:周代统治阶层推行"德"治,与殷人所崇尚的"天"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开始丰富"德"字涵义,讲求个人修身反省,并开始在普通百姓间推行,它不仅推动了后代"德"的大小传统的融合,并且在世界轴心文明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