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界越来越趋向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语言过程进行阐释.这种转向被称为"认知转向".是语言学理论研究方式的一大转变.应用这一理论就英语关系分句这一语言符号在实际应用中的语义内涵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形容词性分句与副词性分句、并列分句之间的必然联系.表层结构为形容词性分句的句子,其深层结构的语义内涵可能是副词性分句或并列分句.也就是说,从语义内涵来看,这样的形容词性分句实质上是一种准副词性关系分句或接续性关系分句.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史及各个流派的代表思想,重点阐述了20世纪语言学的三大革命:索绪尔所倡导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语言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乔姆斯基从描写语言结构转向解释语言生成,又是语言史上一大变革;以雷科夫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从语言与认知能力间的密切联系出发研究语言现象,被称为20世纪语言学史上第三大革命。笔者进一步反思三大语言学革命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索绪尔是二十世纪语言学界的大师,他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其对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论文分析了索绪尔区分"语言""言语"的必要性,探究了这一理论的本质,同时提出这一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应该从"言语"入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最终使学生以"语言"为指导增强"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语言学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符号学在语言学中的确定性追求;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包含关系;符号学中语言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与哲学思潮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语言学都是不成系统的附庸之学,它在许多时候与哲学思潮相生相伴,总是作为零散的语言观散布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现代语言学脱离哲学思潮、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它与哲学思潮的关系不但没有割裂开,而且随着它的发展,它与哲学思潮彼此间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现代语言学建立以来,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哲学领域里的一股股无形而又强大的作用力。尤其是随着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深入开展,哲学思潮给现代语言学界所带来的深刻启示和对现代语言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更是前所未有,它既促成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产生,也促进了现代语法学和普通语言学的发展。同时,现代语言学又反过来对哲学思潮的传播、发展和语言转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在20世纪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文学研究到现代语言学研究、从结构主义到认知主义的重大转向,研究者们从关注事实描写到愈加注重理论解释。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注重追求理论上的认识价值,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以如此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高度概括、简单明了、极具生成能力的形式化理论模型。本文探讨形式主义句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空间意识在人类思维与社会活动中无孔不入,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话语表达,空间理论的渗透显而易见,空间转向下的空间诗学改变了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空间诗学的文学逻辑亦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遂以文学生产、文学表现、文学精神为视角探讨空间诗学在本体论、形式论和价值论方面的文学演绎。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语言学、语言学习学、教学策略科学等理论知识为依托,以前人有效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海洋高校的外语教育。在先进理论与经验的指导下,经过实践探索,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海洋高校的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境问题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境的认识追随着语言研究的理路而嬗变。在结构主义语言研究的范式中,语境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层次中的内部结构关系,主张语境的形式理性;功能语言研究范式彰显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寻求语境的工具理性;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使语境研究发生认知转向,企图探索语境的关系理性。词汇作为语言有机体中最丰富、最核心的要素。它的生成、演变及其使用只能在语境的基底上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一个重要知识领域的词汇教学研究自然离不开对语境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境视角看,词汇教学是调动学习者的词汇相关知识和经验论域知识的过程,彰显认知主体对词汇存在的语境阐释和理解,因为词汇意义是无数语境条件下的使用、复现特征的强化和固化,最终源于认知主体之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20世纪下半叶中国理论语言学史上较有影响的四次讨论:语言和言语、语言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语言和思维、语言符号任意性和可论证性.这些讨论表现了中国理论语言学界由引进模仿到反思创新的发展历程,也预示了中国理论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回顾语言测试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对语言测试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英国测试的"艺术性"(特别关注内容)和美国测试的"科学性"(特别关注准确和一致)。那么,语言测试工作者们如何展望这门学科将来的发展呢?《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此书是由英国罗汉普顿大学语言测试研究中心应用语言学教授Barry O’Sullivan编著,联合瑞士、匈牙利、日本、土耳其、美国、马来西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语言学就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为止一直不断革新,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学科。可以说,在现阶段的语言学界中,应用语言学已经成为其分析和研究的最大的学科之一,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用语言学研究极其边缘交叉学科的特性,与包括心理学、交际学、人文学、社会学、人文心理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等等众多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自身的研究成果更加多元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用它来表情达意,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与思维紧密相联,与心理活动直接有关。但语言与思维、心理却并不是一回事,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重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联系中进行研究,这对于促进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认识论也是有意义的。修辞是一种语言现象。修辞的各种方式与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直接相联系。修辞学一般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由于它是介于语言和言语模糊现象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方法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的指导和研究。虽然模糊语言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在国内将它与英语教学一并研究的例子并不太多。而且在传统理念中,人们过分强调语言教学要注重精确,忽略了"模糊"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将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论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学领域中,一直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究竟是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或者两者是以怎样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直到现在也未达成一致.不管对两者关系的定义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而且都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语言和思维.本文将从语言决定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语境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难以界定清楚的概念。本文从语言理论演进中透视不同语言观的语境理解。以语言研究为参照点,认为结构语言观视野下表征为内在语境观,功能语言观视野下表征为外在语境观,语言认知转向中语境表现为认知观。  相似文献   

18.
索绪尔是一个敏锐的天才语言学家,他通过自身的积累、思考,并在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学术交流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不仅影响了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认为应通过感官知觉等认知能力去汲取语言并探索其本质,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跨界交叉性很强的综合研究领域。本文试从口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认知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认知语言学对日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理智性和情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工作。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标杆,对辅导员的育人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工匠精神打造高职辅导员的"领""导"艺术,思想引领、精神锻造、人格培养上熏陶学生,这不仅是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践行"率领"艺术,发挥"引导"艺术,形成"领""导"艺术的双向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