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代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40-345,349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消费的本质特征,通过广泛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体育消费的属性、概念体系及其边界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体育消费的自然属性、主观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与符号属性,体育消费广义的概念是指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狭义的概念则主要涉及2种概念体系:一种是作为行为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心理或经济现象;另一种是作为活动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等综合性现象。后者的边界较之前者要宽泛,研究的内容也更丰富。进一步的结构性和层级性边界测定表明,普通意义上理解的体育消费边界主要涉及探讨在全民健身计划指导下社会各阶层在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大众体育消费,而不是涉及为实现奥运金牌争光计划的竞技体育消费、保家卫国的军事体育消费,以及满足特殊群体需求的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文化研究是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课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当代课程论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对文化研究和课程文化研究认知的前提下,通过对体育课程概念和体育课程的文化属性的诠释,分析体育课程文化研究的内涵。认为进行体育课程文化研究是体育课程理论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体育课程文化研究的框架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体育活动自产生以来,之所以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越来越发展壮大,并且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是因为在体育活动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价值属性。社会及社会成员在逐步认识这些价值属性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这些属性来不断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体育对于社会及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学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由人的身体运动发展出的文化;自然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根,人文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母、社会科学是体育文化之翼;关于体育文化的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诸多独特的学科属性,这些属性的学理分析,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阐明体育文化概念和梳理体育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体育文化具有促进体育目标实现、推动民族交流与合作、提高大众审美素质、抵制社会不良行为和培育合理价值观念等社会功能,旨在为进一步深刻认识体育价值、发挥体育文化功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任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文化学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三位一体的作用,对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特别是在学校这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发展中的高级阶段。它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竞技体育价值的认识,使竞技体育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运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应走在中国现代化的前面,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体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是体育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体育产业结构是多元性的,因此,体育功能也是多元化的,存在着有区别的竞技体育功能,学校体育功能和社会体育功能;从体育属性及其运行中考察,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体育功能应具备认识务件、改革条件和组织条件,这是发挥体育功能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儒、道、释主体文化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古希腊至今的"体育"概念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从历史、社会和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概念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体育概念的把握,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体育作为一种产业、一种社会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显示了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的教育功能是连接体育各部分的纽带,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以育人为根本 ,以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 ,阐述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4.
曾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92-1494
无论是从文献或是考古来看,巴人的尚武精神极为浓郁强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巴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这种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培养合格的兵丁,特别是强化巴人尚武的民族精神,故主要考察了巴人尚武精神与体育的关系及巴人民族体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体育人才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方向向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转变.针对这些变化和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设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增加社会体育专业与残障人体育专业方向,逐步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培养目标的修订、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造是重点,机构的体制改革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学业评价改革日益深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新的反思。值此之际,梳理我国体育学业评价机制形成的历史脉络,审视我国体育学业评价的历史进程则十分必要。对建国以来体育学业评价进行梳理,利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学业评价的历史变化进行解析。主要结论:体育学业评价特征经历了以“技术、技能主导”的萌芽期、停滞期、以“身体素质主导”的恢复与重建期、以“评价内容多元主导”的探索期和以“发展性评价主导”的深化期五个阶段。体育学业评价受社会需求及教育现实影响;折射出体育课程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体质的干预导向作用得以强化;引发体育升学考试机制与体育“应试教育”以及“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身体素质”的反思。未来体育学业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不够、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困境。所以加强学生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衔接紧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联合机制,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体育教育为视角,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从办学思想、招生情况、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成果等方面对起源于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军国民思想、国粹主义的深刻影响,课程设计注重体育原理和体育项目的平衡,除了培养师资的目的外,兼有健康体育和塑造国民的愿景,提高了中国体育和体育教育的水平,创造了现代中国体育史上的诸多辉煌,更多毕业生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对中国体育事业影响至今。研究结果在指导思想、区域特色、课程设计、师资培养与聘任等方面为处于全球化浪潮且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与指引。  相似文献   

19.
清末的体育发展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简述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了顺应当时社会潮流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倡导体育救国,注重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是其体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强调“教育不可不置重体育”,充分肯定了体育运动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其体育思想的核心;提出了简单的养身保健方法,并身体力行,是其体育思想的态度。在建国60周年之际,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的体育思想进行归纳与整理,以期为将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