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正处于一个风云翻滚的世纪将结束,蕴含无限希望的新纪元即将来临的时代,在这新旧撞击,承前启后的时代,从事文学创作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当然,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特定的时代心灵轨迹的艺术的反映,而且应该体现对未来进程的饱含哲理的思考,总之,时代的大背景影响着中国文学的走向,贵州的文学创作自然也概莫能外,而地理环境制约物质文明的程度,创作主体的秉赋又使得贵州文学在具体运作上存在着多种可能。如何发展贵州  相似文献   

2.
出版传媒对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影响很大,其载体性和中介性使它对贵州少数民族诗歌发展产生了孕育作用、桥梁作用和平台作用,进而影响到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文本呈现和文学机制,使这两方面都通过出版传媒实现了升级和更换,并为贵州诗坛培育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至今没有文学史,文学史料缺失或散遗民间,吴学良的论著《六盘水文学长篇创作资源论纲》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书中对六盘水文学尤其是长篇创作的历史梳理是卓有成效的,为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书中对六盘水文学长篇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的观点,为六盘水作家的创作能走出六盘水、立足于贵州,在全国有一席之地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近代报刊而出现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体选择上刻下鲜明的报章文体的烙印。报章文体以其强烈的社会特征和意义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文学观,使现代文学甫一发生,就朝着启蒙大众的现代方向发展,并进而决定了现代文学的文体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由近代报刊形成的文化和政治批评的"公共空间",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时的社会文化状态,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采用适合于公共空间的话语方式生产和传播着文学。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学传播方面表现出传播媒介报刊化、传播范围趋于广泛化、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明初,明朝政府在贵州实施了移民政策,以致在贵州的汉人在数量上超过了原住民。儒家文化也因此在贵州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儒家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路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儒家文化的传播路径主要有移民、推行民族教化政策以及学校儒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坂口安吾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其文学思想在其著名的评论《文学的故乡》中有多处表现。在这篇晦涩难懂的简短文章中,坂口通过四个简短故事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人生观。坂口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片虚无,这是生活的前提。但是人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前提中,因为虚无本身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人需要站在救赎的起点上,以文学的方式去构建架在虚无主义之上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与艾芜是30年代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颇为相近的两位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了绮丽动人的边地风光,表现了少为人知的边地风情,表现了大胆自由、淳朴可爱的边地人物。总之,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边地色彩,以不同的美学风格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边地题材的文学创作。但是,无可讳言,沈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歧异。如果说,在作品所反映的特定领域方面,在作品的美学风格方面,沈艾两人还有逐次递减的“同”的话,那么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两人则暴露了更为深刻的“异”。沈从文是个有强烈独立意识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而艾芜尽管在艺术上别开生面,但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都深受左翼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0.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是因为相似的人生情怀和创作主张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学院气息的文学团体。在性情上,他们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在创作上,他们主张经营"自己的园地",提倡言志派文学和严肃的文学观。虽然是在辉煌中落幕,处于巅峰中的文学流派已不复存在,但"京派"的人生取向、精神追求、创作实绩却历久弥新,没有随着历史的烟云而消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文学视野中开辟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广泛的中外文学联系中耕耘自己的创作园地,这是路遥的作家意识中最具有自觉性、激励性的心理因素。由此,他与我国古典文学、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精神联系。他对古代文学的一些叙事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当代置换;他对新文学一些代表作家的积极师承,使他融入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他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经历了从自慰走向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师法走向自我的过程。从中外文学的广泛联系中,路遥显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一,在世界性文学联系中寻找自我;二,崇尚文学巨匠,师法其上,追攀大家;三,挚爱并坚持开放的现实主义;四,探求艺术表现技巧,逐渐形成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12.
1918年在贵州成立的“少年贵州会”,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下,倡导“少年精神”,大声疾呼“警醒夜郎”,开启一代新风。此后,话剧运动在贵州兴起,延续至抗战时期进入高潮,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与此同时,贵州涌现了一批新文学作家,活跃在文坛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从新文化的角度看,“少年贵州会”反映了贵州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长路漫漫     
投稿不过一个星期,我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编辑打电话询问。没想到她真的告诉我,文章已经刊发在新的一期报纸上了。啊,总算有了一个开始!而对于我来讲,这“总算”的艰辛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我并不是因为喜爱文学才亲近文学的。小时候作文总是敷衍了事,从没想过“爬格子”会在生活中占据一点地位。大概是在读中专的时候吧,有了闲暇,有了感叹,有了书写心情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说唱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调动文学、音乐、表演等艺术手段,共同完成叙述故事、表达感情和塑造形象的任务。贵州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刘振南同志编曲的贵州灯词《玩虫记》是具备这种说唱艺术的总特征的。其文学内容,主要讲的是矢志变革的青年钟志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深入,辞赋创作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贵州辞赋界近年来在辞赋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成就的作者队伍和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因此,对贵州辞赋创作的现状及特征及时地进行研究和总结,对发展贵州辞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陆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台港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实践变化相较,作为培养语文教育师资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上略显滞后。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和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着重论证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普及台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对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婷 《职大学报》2007,(3):41-4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个沉重的时代。中国在这个时代获得了重生。战争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文学。八年抗战,女性文学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被称为"无语时代"。但"无语"并不意味着"放弃",女作家们仍然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体验为刚刚独立站起来的女性们争取着权利,在文学上进行着艰难而深入的探索,向世人展示着女性特有的思想、生活、追求与挣扎。  相似文献   

18.
在定性描述贵州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贵州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分形特点,基本呈分散分布.城市之间运输网络通达能力较低,结构还不完善且规模小,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并指出了贵州交通运输网发展滞后的原因和优化空间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贵州的乡村小说是被新时期的春风唤醒的。在此之前,贵州的乡村小说还处在荒原时代,偶尔有几蓬山花在烟草凄迷中闪烁,也兀自燃得清冷寂寞,新时期的春风刮起来的时候,褐色的泥土中密麻传来绿芽破土的声音,这些绿芽带着泥土清香迫不及待地迎风生长,一夜春风就耸立起了一排生机勃勃的花树,它们以自己热情和执着的歌声把贵州新时期小说的旷野弄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使贵州乡土的生命风景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其扑鼻的香味使全国读者群充满了惊异和喜悦。这其中有两株霞光般喷薄的花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何士光和石定的乡村小说。何士光和石定的乡村小说为何这样生机蓬勃花树灿烂?这对贵州乡村小说有何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西部,一块神奇而旷阔的土地,一片富饶而又贫穷的土地。那里,是出英雄业绩的地方,在文学这个角度来说,又是出报告文学的地方。笔者先后曾就青年作家段扬的《闯进诗国的牧童》、刘毅的《石头上的梦》等两部报告文学集在《理论与当代》、《今日文坛报》、《新都市文学》等报刊发表过评论。如今,更年轻的何思鸣又向文坛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