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述了“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探讨了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的意义及其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阐明了“五人制”足球比赛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论证了“五人制”足球比赛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推进作用,说明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处理球这一环节的研究,比较守门员在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的作用,旨在解析五人制足球与沙滩足球的比赛特点,为观赏、训练、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推动五人制足球运动与沙滩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五人制足球是对已有的传统足球运动形式进行改造而产生的,它与十一人制足球是同一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训练竞赛过程的差异,是五人制足球运动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鉴于现代五人制足球项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所需,对五人制足球运动的传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距离是小于10 m的短传球;2)停—传球是五人制足球比赛组织进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传球组合方式;3)横传球是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方向;4)中场是五人制足球比赛中传球次数运用最多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组织进攻的主要区域。研究为提高我国五人制足球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五人制足球是国际足联正在推广的运动项目,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意识、体能均有益处,对足球教学、培养后备力量、全民健身运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更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并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和参与足球活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运用录像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通过16场 2008年室内五人制世界杯足球比赛的防守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在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防守行为中,断球和抢球是五人制足球比赛中最主要的个人防守形式,断球成功率明显高于抢球成功率.争顶球次数最少,且在比赛中运用时带有很强破坏性的目的.前四名围抢运用得较好,前场运用铲球无论次数和成功率都优于对照组,比赛中主要以铲断为主.前四名的防守更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近四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比赛进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等方法,对1996—2008年四届室内五人制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进球数量、时间、进攻形式、射门位置、射门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进球多,是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具备超强的攻击力是强队的重要标志;流动进攻是最主要的进攻得分方式;定位球是重要的补充方式。中路突破和边路突破是最主要的两种流动进攻形式,罚球点球已成为强队的重要得分手段;射门地点距离球门越近,破门得分的可能性越大;脚射是五人制比赛最主要的得分方式。  相似文献   

7.
摘要:将世界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进球作为研究对象,把进球的方式、时间、区域、队员所处状态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016年之前的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2093个进球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另外对第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和亚洲杯共521个进球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旨在从专项特征的角度概括出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进球得分的基本规律。结论:禁区是比赛中进球得分的主要区域;比赛临近结束阶段,得失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是比赛双方依据临场比分的情况,经常做出针对性的战术调整使双方进失球出现更多;禁区内得分多以脚内侧推射为主,禁区外得分多以脚背正面大力射门为主;小组配合是进球前主要进攻组织形式,多以2-3人间的传球-跑位配合为主;完成射门得分的高效进攻具有简练性,快速性、准确性的战术特征;队员进球得分时身体多处于中速运动和弱对抗状态下完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室内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室内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室内五人制足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室内五人制足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篮球教学中传接球失误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教学与训练及比赛实践观察统计,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探析了传接球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提高该项技术的因素。并总结了提高传接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足球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蝴蝶效应"为引线,以五人制足球教学为主要内容,将"蝴蝶效应"引发的正负极作用充分融合到五人制足球教学中,建立五人制体育课程教学的链条式模式,有助于提高和推广五人制足球在高等院校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对1传控球练习中运动员年龄阶段与练习场地大小的关系,为今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所中小学校4个年龄段(U10、U12、U14、U16)112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平均分为4个组别,每个组别平均分成7小组,每小组4个人。每个小组受试者交替在8 m、10 m、12 m正方形场地内进行3对1传控球练习,统计每个小组在不同规格场地内的传球质量、传球速度、传球路线、接应、对抗强度等指标。结果:U10的传球成功率和连续传球平均次数均明显低于U12、U14、U16(P<0.01);U10在8 m场地的动作时间短于10 m和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2在8 m场地和10 m场地动作时间短于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0的接应角度小于U12、U14和U16,差异显著(P<0.01);所有组别的受试者将球传向开放区的比例都超过了60%;传球瞬间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按8 m、10 m、12 m的顺序依次显著性增长;U10、U12与U14、U16相比,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明显短。结论:12 m练习场地对于U12年龄段和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过大,不能有效提高其传接球技术;U14年龄段是3对1传接球技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14岁到16岁这个期间的3对1传控球训练,8 m场地效果好于10 m和12 m场地。  相似文献   

12.
对"休斯《足球获胜公式》的直接打法"的认识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5、16、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前传球次数与休斯《足球获胜公式》专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肯定和认识了休斯倡导的“直接打法”是足球“技术、战术、身体、心理、智能”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在比赛中应强调队员有控制地快速向前进攻,控传球数量应以实现创造射门机会为准则。并对休斯的“0次”和“5次”以下或以上传球次数及发动区域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将天津市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我国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我国同年龄段职业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诸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速度素质与我国职业运动员差距最小,力量方面的素质训练应引起足够重视,有氧能力距离满足高水平足球比赛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球类游戏都有很强的娱乐性,具体体现在战斗场面壮观、不可预知性强以及动作的创造性维度大等方面,其与动物学的关系更为紧密。足球是一种简单而自然的游戏形态,其以传控配合为主体内容。传控打法兼具战法性、战术性与基础性,它也最能体现群居性猎食者的狩猎特质。与足球传控打法最为近似的是犬科动物的狩猎景象。从原始狩猎学的角度看,传控打法最为全面地展示了足球的狩猎之美,显示了一种大自然自身的公正性。较诸其他打法,传控打法更富有平民性。合作性力量也有利于共享猎物,体味胜利后的群体聚合力。传控打法不追求过于惊艳的高潮景象,却维持着足球的效率为上的原则,它对无球队员的意识要求更高。足球的艺术性很强,这也在更高的视野上揭示出足球的动物美学的基本演进路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结合足球运动项目专项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形式有球训练方法与手段设计是否能够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训练水平. 方法:以12名北京体育大学男子足球代表队队员为实验对象,利用Polar Team2团队心率监控系统,对所设计的结合球有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科学验证和监控分析. 结果:(1)在4v2移动传控练习中50% -80%强度占总负荷的98. 65%;(2)6v6击垒得分练习中60% -90%强度占总负荷强度的99. 48%;(3)在4v4无方向传抢练习与小场地比赛练习中70%以上强度分别占总负荷的98. 44%与96. 96%,其中90% -100%强度百分比分别占总负荷的74. 69%与69%. 结论:不同负荷强度与训练控制要素下的结合球训练设计能够满足足球运动专项有氧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参赛球队的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与联赛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照第18届足球世界杯参赛球队各项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从中得出传球成功率与比赛胜负高度相关,并对传球成功率的提高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亚运会7场84人次的手球比赛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将比赛中技术变量视为应用环境、类别及效果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手球比赛表现指标评价体系与比赛表现结构模型,以揭示手球比赛表现指标构成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手球比赛表现评价体系由对方获得球权、接控球、传球、运球、射门、个人防守、配合防守等7项一级指标,抢断球、任意球、接控球、控制性传球、组织性传球、助攻性传球、运球、技术失误、技术成功没得分、得分、延缓进攻、限制传运、封堵、协防等14项二级指标构成;将比赛技术与应用的环境以及效果联结在一起,将技术表现视为一个动态程序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价更具客观性;获得球对处理球、处理球对进攻完成、处理球对防守有较高的影响关系。获得球对进攻、防守对进攻完成影响较小。获得球对进攻完成没有直接影响;处理球各项指标中助攻性传球、运球对处理球有较大的影响。进攻完成各指标中得分有重要的影响,防守指标中协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进行比较后发现:日本足球较中国足球的发展目标既长远又具体;培养途径上,日本非常重视学校足球的开展,中国则过多依赖俱乐部后备梯队和足球学校;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成本远远高于日本;中国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较少,围绕青少年足球培养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先进的、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日本高度重视足球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国却是将足球训练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由此提出改善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具体对策:足球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企业以及家庭要多方共同携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文化教育,树立"以足球培育完人"的培养思想;加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做到科学化指导与训练;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青少年足球热潮,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身体竞技游戏。身体竞技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足球运动根本的社会及商业价值也根植于此。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游戏中的身体自由与艺术之美。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权利意志所控制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特点的举国体制,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面临"体制失灵"的困境。从"身体与游戏"视角,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性"的身体表达实践进行解构与反思,以期我国足球训练思想的改进、足球政策的设计乃至最终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现场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调查研究了广东省部分集体球类项目备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赛前训练状况,重点分析了赛前训练的特征、内容结构及方法手段,旨在探索球类项目的赛前训练规律,为指导广东部分球类项目的赛前训练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