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历史人才分布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明清时期武术论著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成书年代、群体特征为观照点进行了统计、描述与分析,力求客观地阐释明清武术研究高峰之现象的内因,同时以期为全面考察古代武术研究之递变提供参考和研究的视角。结果显示,明清武术论著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出三方面的主要关联:其一,与作者所处地域文化相关,并呈现出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武术研究圈;其二,与时代背景相关,表现出明"兵"、清"民"的群体特征;其三,则是与作者家学及社交背景相关。总体说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都不是绝对而唯一的因素,而是相互作用、支撑,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中构成了一张复杂交织的关系网,共同为中国古代武术研究的鼎盛开拓了一片沃土,成就了明清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明清晋商在创造商业辉煌的同时,也推动了山西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形意拳于明清时期起源于山西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四大拳种之一,是晋商文化的直接产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学、社会学为基础,从形意拳的传承风格与特点、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传承氛围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方面探讨晋商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遵循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明清兵家和民间2个群体为比较项,以二者关于武术的研究为比较的共同基础和联系,在兼顾全面的对比过程中着力探析其对武术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旨在的异同。依据明清武术论著统计及作者身份特征,对明清兵家和民间18本武术论著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兵家体现出在对民间武术进行整理、对比的基础上,辨出技法之"花套",择选出可服务于练兵与战阵的实用之技;民间则根据自身技之所长或家学渊源,依类别撰述、明晰拳种传承脉络。从研究旨在来看,兵家视武术为工具,民间则视武术为人生,从而表现出"明兵重其用,清民重其理"的特征。但是,回顾历史,也正是两者的互补,才能清晰、理性地去辨识武术自身。  相似文献   

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试图从对明清、民国、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至今4个阶段武术思想的变化过程及其文化生态成因的考察中,寻得历史对当下武术发展道路困境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武术发展性继承了传统武术“侠义”“结社”的思想,民国时期发展性继承了传统军事武术思想,因而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武术自身也蓬勃发展。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期,武术思想与传统相背离,传统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排挤,武术“现代化”全面铺开,武术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武术在探索中发展,逐步认识到只有民族集体性的文化传统回归,才能为武术的核心价值观的回归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杰  姚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21-224,237
为研究武术社会变迁及调适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变迁的机制进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武术脱胎于生产劳动,发展于军事,成熟在明清时期;武术是在脱离军事并且具有体育属性后才形成独立的形态;武术变迁表现为"武"、武术表现形式、武术道德方面的变迁;社会和自然因素是武术社会变迁的动因;武术文化调适有整合和分化2种方式;武术文化调适的结果让武术走向多元化。所以,武术成为现在的形态,其深层次原因表现为武术变迁与文化调适的共同作用,这对认识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元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土司统治者设定“世统其兵”的土司军事制度,主动利用土司军事武术来组军征战,捍卫疆土,维护其世袭地位.因此,土司武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服从于土司军事战争的需要.土司注重军政建设,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土司军事武术的发展和繁荣.对“傣族武术”及“壮族武术”这两项具有鲜明土司特征的土司军事武术项目进行个案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土司军事武术形成的历史背景、特征及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视角,寻究明清时代大陆移民台湾对台湾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陆武术对台湾较有规模的传播始自明代,一直到清未。是三四百年前大陆移民渡海带入台湾,根植于台湾。大陆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对台湾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陆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和明郑时期的军事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清代台湾武术的形成和集成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朝前期,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习武成风,大陆武术各拳种流派在台湾广泛传播中,融合发展;清朝中叶,台湾社会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建立了以血缘族亲为群体的宗族制度,出现了返乡寻根续宗潮流,台湾武术随着族人返乡寻祖与祖籍地的武术得于交流,大陆武术也从单向传入向两岸相互交流方向发展,台湾武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派武术体系;日据时期的台湾武术,在困境中传承缓慢发展。台湾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0.
两宋是中国民间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军事武术在农村的空前普及和城镇套子武术的迅速发展上。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农民聚众习武及私人授受武术的现象较前范围广、规模大、人数多。同时,由于中国封建经济进程的显著变化,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健身娱乐为主的套子武术首先在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些发展变化为明清民间武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