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分析中国古代军事武艺的变迁机制与文化应适应表现,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军事武艺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变迁的动因和文化适应的表现进行论述,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武艺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和转型三个阶段;政治、战争和科技是军事武艺社会变迁的动因;军事武艺文化适应的表现为分化和整合两个方面;军事武艺多元化是文...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野工作的方式,对贵州安顺鲍屯武术活动变迁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文化人类学考察,并对其历史作用与变迁进行较完整的剖析,以此个案为基础,推演村落武术变迁的一般状况与规律。指出:村落武术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调试性和适应性。在历史的进程中,社会变迁是致使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而村落民众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则成为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当前,村落武术发展出路在于扩大或增值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村落民众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分析武术文化传承人的生存轨迹与文化传承态势,主要采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聚焦一位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武术传承人个体存续状况的梳理揭示社会变迁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认为: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传统社会“机械团结”的“单一”和“同质”特征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而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有机团结”分化了民众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武术文化正经历社会变迁下文化调适的震荡期,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是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创新的思维与开放的胸怀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生存理性与实践理性促使武术传承人与时俱进,在经历社会变迁后又陷入文化传承的焦虑与反思;现代媒介助力拳种实现了跨越区域和种族传播,传统武术“打练结合”实用价值的凸显促进了品牌符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社会变迁对于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以重庆时代变迁为立足点,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于黔江区中塘乡的向氏武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后,向氏武术发生了从技击到健身、文化的逐渐形成与传承方式的改变等一些列变化。为了应对未来时代来快速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有必要对于向氏武术的发展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在变迁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社会变迁对于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以重庆时代变迁为立足点,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于黔江区中塘乡的向氏武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后,向氏武术发生了从技击到健身、文化的逐渐形成与传承方式的改变等一些列变化。为了应对未来时代来快速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有必要对于向氏武术的发展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在变迁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独没有出现历史的断裂的国家。这种历史存续,产生了武术这种以言传身教为传习方式的格斗技艺。远古时期,武术早于军事武艺产生;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随着火器在军事中的普遍使用,军事武艺退出了战争舞台,武术也遭遇了第一次危机。本文以武术与集团军事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的历史脉络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运用逻辑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社会变迁视阈下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表现,推动了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打破与重建;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打破与重建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和外在表现,是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对中国社会发展自我调适的结果,通过群体自身生活秩序的变迁与社会的其他变迁形成互动逻辑,促进社会制度层面的政策调整.自我价值的勃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运动员生活秩序重建的内在驱动;从社会精英到"弱势群体"则是这一时期运动员生活秩序重建的不同社会表达.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武术技术形态的“艺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的技术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的"艺术属性"展开讨论。研究表明:"武"与"舞"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是交织在一起并行发展的,"武舞"为武术在技术形态上形成"艺术性"奠定了基础;在兼具"技击性"这一实用特征的同时,武术的技术动作也表现出了"动作美"、"意蕴美"和"意境美"的艺术特征;充满"艺术性"武术技术动作包含着对技击真实的再现和技击情感的表达,它们构成了中国武术技术形态的艺术表征。故此,中国武术在技术形态上具有鲜明"艺术性",这是从艺术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作出的一种全新表述和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史料分析、逻辑推理对中华武术结构从军事武术到民间武术的历时性变化,剖析了中华武术在融合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所变现出的健身、防身、修身、教化和娱乐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相背离和不和谐的表象。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中国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的被遗忘,正在不断的流逝。本文试从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问题境域入手,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今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合法性"或"合时性"的内在依据,以挺立中国武术的脊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以武术为载体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开辟新领域,同时弥补现行学生军训课缺乏对抗性内容的不足,提出军事课增设武术技术内容的设想。首先回顾了武术与军事的历史渊源,然后分析了现行学校军事课程,最后从技术定位与具体模块设计两方面,提出了学校军事课增设武术技术内容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3.
运用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武术在对外军事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分析,从我军与外军的军事交流角度,提出了发挥武术交流优势,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武术国际推广新路的观点,为真正达成“武术源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大武术观,为促进武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武术一样,古代兵家的经验理性,是由作为价值理性的圣道与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复合而成的。这种复合的理性构架,使古代战争的军事运作与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一样,即要遵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又要紧紧地受制于传统道德的约束与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武术拳种的理论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拳种的产生使中国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从本质上摆脱了原始的攻防格斗技能和军事武艺,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技术的文化形态。武术拳种的产生与成熟的攻防格斗技术、独特的攻防格斗理论和优秀的创拳关键人物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指以独特的拳理为依据,以拳械的技击方法为内容,以功、套、用的多元集合为表现形式,具有清晰传承关系的武术门类。它强调了武术格斗技术体用兼备的技术特征,是武术的本体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盛世军事活动频繁的时代。一方面,为了满足征战的需要,体育活动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如射箭、蹴鞠、武术、田径、举重、摔跤等;另一方面,此时期的军事训练也带来了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在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全面、客观地分析诸多"起源说"的基础上,认为少林武术起源是以"禅武结合"第一人僧稠入少林寺时间为界限的,即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同时,少林武术是在军事实践与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武僧集体智慧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古今对于武术概念的认识不同,在古代武术一般指军事,近、现代,随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武术逐渐进入体育的范畴,其临近的属概念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对武术概念体育说探索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些理应引起武术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武术体育说仅是武术的一个狭义概念,对武术体育说的批判也仅是对这个狭义概念的评判.广义的武术概念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