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参与式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的有效形式,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有效的社区参与将有利于民族村寨居民的利益保障,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游客体验真实性的提升,并有效转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促进民族村寨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芒市三台山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村寨青少年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比较复杂,主要因年龄、教育程度、民族自豪感、家庭条件以及旅游村寨发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该关注青少年居民的诉求,积极引导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形成要从居民寻找的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入手,全面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居民社会交换的理性选择,构建以共享价值观和制度为核心的社区宏观社会交换关系,维持交换关系的社会力与结合度,建立社区居民的利益保障机制,正面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等。  相似文献   

5.
参与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形成民族村寨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寻引发这些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协调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地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的策略,为民族村寨旅游地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旅游发展、旅游培训教育、旅游参与、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大等喊傣寨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状况。结果表明,大等喊傣寨的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因此,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乡村发展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旅游小镇是城乡互动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对其周边具有资源优势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也对旅游小镇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加速了民族村寨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导致的关系重构、阶层矛盾、文化冲突等问题影响村寨可持续发展,对村寨社会加以整合尤为必要。文章以肇兴侗寨为案例,基于深度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中提炼能够促进社会整合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以权力、经济与文化为主体的资本动力构成民族旅游村寨社会整合的基本动力,以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为主体构建的组织规则形成硬性整合动力,集体仪式则从软性整合角度潜在影响着村民团结,长期以来共同生活形成的社区情感以居民能够普遍接受的形式粘合社会群体。资本、组织、规则、情感四要素构成了民族旅游村寨社会整合的内在动力,可在社区整合、矛盾调和、制度推行等方面发挥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作为我国旅游业新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在促进我国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进而不断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我国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呼声不断高涨,笔者在此大背景下,对我国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社会变迁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理解,以期在保持我国特色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传统模式与生态博物馆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涌现出民族(俗)博物馆、民族(俗)村异地模拟型人造主题公园、就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等传统模式及生态博物馆模式.其中,生态博物馆避免了传统民族(俗)博物馆的静态性,消除了异地模拟型民族(俗)村的虚拟性,克服了单一的就地展示型民族村落的孤立性,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保护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保护和展示,并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社区集体组织、外来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产生了不同的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的因素既有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也有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由此表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冲突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放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2.
大营街经济实力雄厚、交通条件极其便利、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其旅游获得了发展,但其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旅游资源的等级不高、知名度还比较低、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等缺点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生态意识,推进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区的旅游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无锡市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存在认定悖论,社区文化建设者与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和参与度的认定截然相反。社区共同体精神缺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能力不高、政府与社会互信互动有限是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的成因。通过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居民参与及自组织能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破解低度参与困境。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并以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为研究视角,对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民族村开展民族体育旅游进行个案研究,试图将多种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柯尔克孜民族村旅游中。深入剖析民族村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柯尔克孜民族村公共基础设施统系规划不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完善、旅游安全救助系统尚未引起重视、民族村智慧化旅游服务尚未建立的问题,提出相应地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建立便利游客服务系统、重视创设游客安全系统、打造智慧型旅游系统等策略建议。以期实现民族体育项目与柯尔克孜民族村旅游融合发展,为柯尔克孜民族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抢救濒危的柯尔克孜民族体育文化、提升民族村旅游地形知名度、重构柯尔克孜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村寨社区积极参与各种开发活动,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湖南永州勾蓝瑶寨为例,对村寨社区参与扶贫发展、实现增收的现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促进村寨社区参与扶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和异质性带来的潜伏性风险对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挑战。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基层社区,如何应对、减轻和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项研究基于对南京市X社区治理实践的现实描述,从应对模式、应对能力、居民参与等方面深入分析基层社区公共危机的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治理模式、构建网络安全、提升应对能力和引导居民参与等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认知、态度及参与行为对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海南黎苗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态度和参与行为三项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15.0和AMOS7.0软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因素中年龄因素对居民的旅游认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对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差异具有显著影响;所有的人口因素对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居民对旅游的正面和负面认知对其旅游发展态度和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社区和居民的参与。结合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文章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边界模糊,价值衡量不准确,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海南乡村旅游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面临着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得不到解决等挑战。如何在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基础上,确定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社区居民、当地政府、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主要利益冲突,界定了海南乡村旅游要经历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最后提出解决海南乡村旅游不同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的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旅游公务服务体系主体受益者是游客、社区和居民。它具有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社区及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属性。但是,在我国以发展经济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各旅游主体的旅游价值观因为社会属性、职能和影响力等等的不同,使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本质难以体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这一主导部门紧紧抓住其本质与内涵,建设真正令游客和各方满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旅游业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