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要靠教育,中国教育的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虽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对其认识却远远不够.故从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需、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法》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旨在促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调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及逐步深入,迫切要求《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尽快适应时代需求,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动态和走向大致已定 ,此次新课程完全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 ,充分反映了 2 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新课程在实施中能否体现改革的观念 ,实现改革目标 ,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广大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更新教育观念 ,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这场教育大变革中去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挑战 ,也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特别是实验区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这里试从课程功能转变的角度谈一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问题。课程改革目标中强调指出 :要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整个语文新课程其他领域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探索改革,架构一个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语文新课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竞争的世纪,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培养大批会学习、会思考、会研究、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社会活动能力,也就是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因此可以说,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准教师转变学习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准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准教师要围绕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策略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专题调研、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改革,一开始让我们教师无所适从。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发觉我们学生的能力跟新课标所要求的相差之远,不由得常常感叹: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这么糟糕。略加分析,其实与以前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有关。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我们的语文教学,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程的改革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对建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课改的实践者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构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新课标的具体实施,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应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反思中超越自我,在教育科研中丰富、完善自我。总之,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义不容辞地成为语文教学的尖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实施,课堂教学逐渐活起来,师生互动也多起来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实施新课程标准目的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崭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理念,必须从小处做起、从教学入手,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教师作好师生互动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一定要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计算机应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效教学便会名副其实。教师要增强理论学习,勤于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育科研中寻求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中职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都迫切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发展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当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响遍校园内外,神州大地。素质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都能理解,但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广大教师都在努力的探索。我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给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事先确定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获取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谋,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发生了观念、角色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要引导他们成为爱学习和学习活动的主人。而学生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要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道如何一步步获取知识,让他们学会找规律,知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新的问题知道从何入手,...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注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语文教学是将情感教育体现其中的最佳课程,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全新的时代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人才是根本 ,教育是关键。而教育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面向 2 1世纪的以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迫切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增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为此 ,要不断转变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 ,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 ,倡导一种职前、职后相衔接 ,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地位凸显。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同时培养语文学习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落实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多年的“过程完整化”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鄂温克旗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力推动了区域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它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教育生命的深入研究,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发展的关键。网络环境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无论是在课程内容与形式方面,还是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语文教师由于其所任教学科的性质,在专业发展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研究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