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其中争论最多的是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本文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较有影响的几种划分标准,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词类划分在汉语语法学界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话题。说它"老",是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展开了对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说它"新",是因为近几年又有些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发表有关汉语词类文章。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无论是方法上,还是深度上,都比50年代略胜一筹。50年代讨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词类问题很少有人问津,对问题的回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近年来,词类研究的"复兴"绝不是偶然的,对汉语词类的研究也绝不是像以前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讲语法方便。我们认为,对词类的研究关系到对汉语语法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本篇文章,我将尽量总结在词类问题大讨论中各方学者的观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出自己支持的观点,且加以讨论证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汉语词类划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发现,汉语词类划分出现分歧主要是由于研究者混淆了语言研究中的一对概念:词类和语类。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生成语言学提出的理论要旨对词类划分问题的最终解决所具有的指导意义以及这一划分标准对词典编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区别词与形容词划分的角度出发,说明划分这两类词的依据以及语法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有必要在现代汉语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这两类词。区别词应单独作为一个词类,形容词内部还可再细分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等,性质形容词可再分三小类。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类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本文讨论了词类转换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词类(part of speech 或 word class)是传统语法系统中的重要范畴。在通常先讲词法(morphology)、后讲句法(syntax)的传统语法著作中,词类的划分往往处在开门见山的位置。当代著名语言学家 Frank Palmer 在其 Grammar 一书中对传统语法的词类划分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但他也承认“离了词类要写一个语言的语法是不可能的。”(Frank Palmer,1971,p62)著名的结构主义者 C.C.Fries 也有过类似的评论:“…要是完全没有名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历来是语法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分类的标准有争论,具体的划分也有争论.截至目前,关于分类的标准,似乎分歧不甚很大,但具体的划分,分歧还是比较大的.就拿副词来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称《暂拟系统》)划归虚词,中学汉语《课本》也划归虚词,可是现在通行的三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划归实词,最近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下称“电大汉语教材”)又划  相似文献   

8.
词类划分是语言研究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两大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述评了形态法、传统意义法、分布法、原型法以及功能法等几种主要的有影响的词类划分理论,指出以概念语义为基础的认知语法符号法才有助于达到语言研究的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数量与构成方面、使用频率方面、搭配词类方面、被说明词的词类方面、所构成的语法联系方面以及充当句子成分能力方面,俄语前置词与汉语介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的英汉语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理论展开语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语法学界在做了大量零散的研究工作之后,从80年代起,尝试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用以指导语序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英汉语序的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着不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开展英汉语序的研究是英汉语序问题研究的新趋势.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开展英汉语序问题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汉语语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双语等值交换的实现和对外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看,汉语研究从理论上满足了人们在认识上的需要,从应用上解决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对外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这两个领域在相当程度上也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但从总体上看,现代汉语的研究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许多词汇的基本问题并没研究清楚,一些有关词和词类的汉语语法事实和理论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完成服务于语言基础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立足汉语实际尽力发掘汉语事实,并在语言事实基础上,努力进行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普遍出现新词新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以往普遍认为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现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渐渐多起来,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重视。《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刘顺著)就是一部这方面的专著。总结历来学者对此类用法的论述,本文则是结合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各类名词及相关词类的用法做一具体分析,以更好地明确新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的性质,规范汉语的使用。作为汉语中最主要的两种词类(名词和动词)之一,名词的用法也最复杂,在“副 名”组合中,名词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有的是名词…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介词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创立的介词理论,包括介词的定义、立词的依据、收词范围、与相关词类的区分标准和汉语介词的语法特点等.百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今后应当加强系统性、语法功能、历史发展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加强科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数词是词汇中用于计数的词类,其语法意义比较单一。但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数词也常用于非计数场合,并具备一定的形象意义,因此而产生了特有的修辞功能。数词的这种形象性及相应产生的修辞功能,在目前的汉语语法学和修辞学中尚未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英、汉语类型差异考察了不同阶段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的发展情况。调查发现:二语词类偏误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从少到多增长,再由多到少下降的发展轨迹。低级水平学习者(即高中学生)虽然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词类习得存在问题,但是由于他们产出词汇量较小,客观上降低了词类偏误发生的几率;中级水平学习者(即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处于词汇快速增长期,学习者的认知和记忆负担随之加重,新增大量词汇知识的不完备以及根深蒂固的母语迁移影响使得词类习得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导致了较多词类偏误的发生;高级水平学习者(即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语言意识明显增强,对于英语词类的形态变化和句法功能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完备,而对母语的依赖逐渐减轻,从而使得词类偏误显著降低。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英语词类教学提出了相应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从语言形态上来说,分属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汉语属“词根语”、“孤立语”,这种语言的词本身不能显示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它们的形式也不受其它词的约束,在语法手段上讲究语序和虚词.而英语属“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语法手段是词的内部屈折,一个构成形态可以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无形态语”是汉语与英语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因素上对我们接受、使用英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一、汉语词的多功能性使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忽视它们的词类.汉语的某一词类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动词“学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分析语的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仍然是学者们争论不断的焦点,其中对于兼类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本文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Sketch Engine法语语料库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分别对“hypocrite”与“虚伪”使用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概括词“hypocrite”在现代法语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已被处理为形名兼类词,其在词典中的被处理情况与语料库中使用模式的调查结果一致。通过汉语语料库调查表明,概括词“虚伪”表指称的用法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都较高,已经达到规约化程度,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将其处理为形容词,未收录其指称用法的义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简约原则”的影响。汉语词典在编纂中应尊重语言事实,摆脱“简约原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中曾有一种“印欧语的眼光”,即拿西方语法研究模式套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反映在句法研究上也是如此。汉语句型观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衍变过程。西语,尤其是英语的典型句式是主谓结构,汉语却有所不同。汉英典型句式的对比揭示了汉语句型观的衍变,并真正开始了汉语句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中汉语借词对其语法结构的影响,来探讨语法融合化现象在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表现。透过对语法融合化现象的研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讨论该现象对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