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名禅师,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创办禅宗道场,陪养佛门弟子,法流蕃衍,遍于黔中,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在宇宙观上,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在认识方法论上,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牛十颂”为门庭设施;在解脱论上,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2.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名禅师,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创办禅宗道场,陪养佛门弟子,法流蕃衍,遍于黔中,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在宇宙现上,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在认识方法论上,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羊十颂”为门庭设施;在解脱论上,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3.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即有十世,至明季始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4.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多费笔墨,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以及贵州各地方志,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注重法脉相传,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本书史论结合颇佳,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5.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即有十世,至明季始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6.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相似文献   

7.
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学者梅守德、徐樾、李材、罗汝芳、李贽等人因前往云南为官而在当地传播推广阳明学.现有资料表明,罗汝芳、李贽二人与云南佛教有着较为密切的来往,他们与当地僧人的酬唱应对、刻经作序、建庙请经等活动,构成了阳明学和云南佛教史上的重要内容.研究阳明学者与云南佛教的关系,对于深入把握西南佛教史和阳明学在云南贵州二省的发展路径,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丈雪和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临济禅宗大师,为破山大师的大弟子。他在黔中开辟禹门道场,弘传临济禅宗,培养弟子,开发黔北,影响遍及海内外。其之禅学提倡“即心即佛”的本体论、“亲证顿悟”的方法论和“无事即佛”的宗教归宿论,具有浑然一体、棒喝交施和人伦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明季中原西蜀战乱,南明永历王朝建都贵州,故中原西蜀之外籍禅师纷纷入黔避居,弘教贵州。他们在黔中创建寺庙,行化僧俗;开辟名山,弘宣佛法。同时本着弘法利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刻苦自励,悲天悯人,救死挟伤,济贫助困,修桥铺路,植树造林,开渠灌田,由此不仅在当时的贵州社会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促进了佛教在贵州的广泛传播,而且对化行边表,开发贵州,启迪人,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明代麦积山石窟及其所属瑞应寺是秦州及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佛教圣地.明嘉靖年间以来,各种佛事活动日渐兴盛,瑞应寺也成为临济禅宗道场之一,并且在当地佛教信众和周边寺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秦州及周边地区百姓、官员、士绅烧香敬佛、探古寻幽、游赏观光和吟诗作赋的重要场所,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