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艺阵地》是茅盾主编的一份综合性文学期刊。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还刊发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对中国抗战艺术的壮大,贡献甚夥。文章从戏剧、音乐、美术、书法与摄影四个方面,分门别类,拾取其中的精华。在存其大略的同时,力图使之能够"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2.
茅盾、巴金同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的许多方面尽管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一位是那样冷(冷静),一位是那样热(热情);一位是那样充满理智,一位是那样包含激情等等,有趣的是,他们在审美旨趣上的鲜明对立和反向追求,都结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硕果.茅盾和巴金是各自凭借着自己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优势强化了艺术的某种性能和特征.与此同时,在创作之初、在创作内容上,他们却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在1927年,这两位文学家几乎同时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们自觉地吸吮着“五四”时代的精神乳汁,并且力图使自己作品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当《小说月报》先后连载了他们的小说作品时,茅盾、巴金这两位小说家的名字便升腾于中国文坛.之后,他们各自以《虹》和《家》这两部反映“五四”时代妇女命运的长篇小说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坛的突出地位.于是,两个时代女性——梅(茅盾  相似文献   

3.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编辑风格,在于它体现了茅盾作为文艺先锋的本色,也反映在其多样可读的风貌上;茅盾的编辑风格既突出了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编辑应该具有的谦虚品质;茅盾的编辑风格,不仅是一个时代编辑思想的表现,更是其个性凤采的映照。  相似文献   

5.
新春初始,喜讯传来,我校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已由内部期刊转为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学报,并由《胜利学刊》更名为《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学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学报创刊十几年来,编辑部全体同志在上级新闻出版部门和油田各级党组织的指导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努力工作,使学报编辑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我们职工大学一贯重视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全国体院学报工作1987年成都研讨会,是全国体院学报编辑同仁的一次盛会在我国体院学报史上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对今后的体院学报工作及其研讨活动有重要意义。特开辟本专栏,刊发会议《纪要》及有关论文材料,以飨关心、爱护和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  相似文献   

7.
省级文学期刊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期刊体制问题、办刊理念问题和缺乏个性化特色问题。省级文学期刊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就得利用目前自己的优势,在体制上激活,在办刊理念上转换角色,同时,为了使刊物具有生命力而突出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9.
在创造社先后创办的一系列期刊中,尽管有许多人参与编辑,但成仿吾却是一个核心人物,他为刊物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没有人能与之相比.而以成仿吾为核心的创造社系列期刊,对于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革命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造就了属于他们的文学"圈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创造社刊物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提倡浪漫主义、注重理论批评和文学论争.但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宗派观念,也使创造社刊物缺乏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客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刊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给他们自身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大的、不可忽视和回避的文学现象似已毋庸置疑,但对它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却才刚刚开始。任东华先生历时六年对此课题作了深入而严谨的学术探讨,完成了《茅盾文学奖研究》这部专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房成祥教授、黄兆安副教授主编的《陕甘宁边区革命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新。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编著者发扬探索精神,为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创立了一个新体系。这是具有一定理沦依据的新构思。该书结构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勾画出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的宏大画面。该书还把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与思维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边区史上的重要关节点,作了深入的论证和阐发,正确地阐述了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丰富内容与突出特点,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揭示了边区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如何选择真正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论文,并以高质量的编校将学术成果呈现给作者和读者,是学术期刊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丰厚的学术积累和前瞻性的学术眼光,高效进行组稿、约稿以及优质稿件的选择、编校,这样才能使期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张之洞《劝刻书说》"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的主张对学术期刊编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话"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子夜》是一部30万字的宏篇巨著,写于1931年10月到1932年12月,发表于1933年1月.《子夜》的成功,标志着茅盾在艺术上的完全成熟.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当时茅盾成为无人与之抗衡的文学巨匠.《子夜》的出版,震动了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也引起了世界文坛的注意和兴趣.就连当时一些反动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子夜》在艺术上的成功.评论家普遍认为,《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或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子夜》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广阔的,揭示的主题是深刻的.容量博大、思想精深.这是《子夜》获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一条.《子夜》反映了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0年的5至7月,地点主要是上海,(?)(?)(?)一个农村小镇.这两个地点,即作为当时冒险家乐园的上海,以及和上海有着血肉关系的农村双桥镇,就构成了当时的典型环境,能够集中体现当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930年初,正是中国的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重要时期.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对外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对内进行法西斯统治,残酷镇压工农运动、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都是对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同一个概念,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两个术语在语篇研究中经常被交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初学者对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产生误解。本文试图分析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从而对二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新诗自诞生始,已出现诸多派别,它们各自在新诗的探索、建设和不断发展完善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关于新诗各个方面的研究都相应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报刊编辑角度对新诗流派渊源的研究还没有。作为报刊编辑对新诗流派形成产生影响的代表性例证,施蛰存在编辑大型文学期刊《现代》的过程中,对现代派诗歌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斯维至先生与多卷本《中国通史》胡悦由白寿彝任总主编、由徐喜辰、斯维至、杨钊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第3卷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骄傲,也是陕西师大的骄傲。因为作为主编之一的斯维至先生就是我校历史系的著名教授。他虽年逾古稀,却仍笔耕不辍,终于用自己的汗水...  相似文献   

19.
经中宣部同意,新闻出版署决定于今年九月在北京举办全国期刊展览。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期刊展览活动,是期刊工作者汇报成绩,相互切磋的一次盛会,对于进一步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有重要的意义。展览期间,将举办多种有关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经营等方面的研讨、经验介绍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史上,围绕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创作的批评和争议,包括黎锦晖自己的阐述、辩解乃至检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音乐批评现象,此现象贯穿时间很长,影响很大,意义也超出了现象本身。聂耳、贺绿汀等音乐家对黎锦晖的批评更是左翼音乐批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五四"新文化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重读并客观分析这一场批评争议,可以发现,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具有"五四"平民精神,其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最早的高雅音乐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市民气息、娱乐性甚至商业价值。在大众文化已不再被目为低俗,流行音乐广受欢迎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重估黎锦晖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