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池州傩戏是以"社"为单位,以"宗族"为载体,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蕴涵着诸多文化要素的一种古老民间文化.文章着重阐述池州傩戏对研究古代艺术、民族宗教、民间信仰和皖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化石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属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可作药用饮品和绿化树种,在池州主要分布在石台、贵池南部的高山阔叶林内.经过多年育苗和培育技术试验,在苦丁茶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和密植栽培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池州宜茶大区,名优茶叶品种纷呈,古有金地源茶、闵地源茶、福合、指合等.尤近现代,池州茶人在承继传统的制茶工艺的基础上,研制新法,开发出"九华毛峰""黄石毛峰""祁红""仙寓香芽""仙寓雪芽""贵池翠微""东至云尖""双溪早芽""肖坑翠微""天方牌"保健茶,"佛霞牌"野茶等众多绚丽奇目的名茶奇葩.  相似文献   

4.
《池州学院学报》为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30余年来,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成就。在专业化期刊及名校大刊林立的大环境中,《池州学院学报》确立了"依托地域文化,凝练特色栏目"的办刊思路。围绕池州及皖江地域文化,《池州学院学报》先后开辟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贵池傩文化研究"、"青阳腔研究"、"杏花村文化研究"、"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品牌特色栏目。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融合,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被称之为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及青阳  相似文献   

5.
青阳腔在明嘉庆年间(1522-1566)或在其前就已形成。通过池州青阳腔的历史传承、池州青阳腔传承人的个案研究和池州青阳腔的创新发展来对池州青阳腔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书院的界定直接影响着一地书院数量的考证。池州历史上一切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无论其官办或是私办,抑或是个人隐居读书之处,对池州区域文化均产生较大影响,也为池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安徽贵池傩戏傩文化研究的现状、贵池傩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贵池傩的研究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并对贵池傩的研究方法、调研形式、研究的重难点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思考与构想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贵池傩的学术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8.
傩文化是一种具有音乐特色,美学精神和游戏性,用来聚众祭祀和主仪的历史文化.在分析池州傩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池州傩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从政府方面、产品开发方面、市场开拓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池州市傩残旅游开发的战略性措施,以促进傩戏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池州市长期以来有江淮官话、赣语、宣州吴语和微语等多种方言交错共存,互相影响,因而各地方言差异明显.但长期的共存必定带来相互的融合,因此池州方言在整体上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对池州方言词汇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的特点加以描述并探讨一下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