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新课程实施下,关注与提升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升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重视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强化学生的参与动机、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建立高效的朋辈咨询队伍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脱离的现状,我校进行了“小学生心理需要与德育针对性”的专项调查活动。此次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法,调研了我校三到五年级9个班组、年龄在8-12岁之间共363名学生。着重调查了学生在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96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高师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但有待加强,情绪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高师最关注的问题。应该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学校的设备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文献,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阐述了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学校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我中心采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表》对全院3609名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心理障碍者或不健康者占10.2%,其中心理已经出现异常的学生占到2.3%,反映出我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由"既往病史"与"精神遗传"的群体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情绪""交往"与"自卑"三个方面:另外,只有3.43%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这说明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建议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系列心理主题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营造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高校存在时间已经不短,而作为传统渠道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我校进行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研究,教学效果显著的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文论述了心理教育课堂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并介绍了我校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忽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教育体系,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本文主要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在q-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袅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院校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除了专业课程教育外,高等院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花大力气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方面进行学科研究,从而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在诸如思想工作、文化传统教育以及爱心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普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心理卫生的严重程度较低,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工作者、机构和课程等方面去构建学生"网络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层层网络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真正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业压力,无一不是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张家口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经验,提出在教育体制的变革中从应试教育扭转到素质教育、从师资力量薄弱到逐步提升、从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进一步分析张家口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 267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点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针对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心理健康与否,会影响其对行业和岗位的选择,影响其对就业竞争的适应性和克服就业困难的承受能力,也会影响其对就业创业的信心等。本文从实际调查出发,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就业创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院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问卷回答的可靠程度,对我院基础民有学生进行普查,结果表明我院基础部学生心理健康异常率为20.89%;因子分析则以恐怖和精神病性二项因子异常率最高;各项症状分析则以“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容易烦恼激动”,“肌肉酸痛”阳性率最高且最严重。提示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理2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较低等问题,因此关注其积极心理资本有利于提升其抗挫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利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扬州某职业院校20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家庭困难程度、父母教养方式等变量上存在差异。要让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积极心理资本,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使之学会运用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更多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5.
运用心理拓展训练的手段,采用《容纳他人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拓展训练组的自我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及心理健康水平与另外两组相比,呈现积极变化。心理拓展训练组与健美操对照组都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街量人才标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阐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提出可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法及体育运动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女生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五项维度分高于男生;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分则低于男生.2)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3)城市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二项维度分高于乡村学生,而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二项维度分则低于乡村学生.表明:1)生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中限;2)心理健康处于及格水平中限;3)社会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上限.健康素质总处于中等水平下限.其目的是对高师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改进和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我院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如何具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加强交往及运动竞赛等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系统地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机制是具有社会性和心理性特征的,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偏倚的行为目标、淡漠的消费意识、不良的行为结构、受限的行为内容,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是制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科学的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的体育需要、激发健康的锻炼动机、规划科学的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