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尔雅》一书进行了恰当的介绍,指出它不单单是训诂名物的书,更是儒家经典之一,同时,也附带论述了郭璞《尔雅注》,邵晋涵《尔雅正文》和郝懿行《尔雅义疏》。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历代音乐教育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乐教思想有二,其一,音乐与人心的作用与反作用;其二,音乐对社会和政治的功用。总览《礼记·乐记》全篇,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和价值,并不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儒家的这种文艺观充满了强烈的理性色彩,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乐记》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尔雅》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词典首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但它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著述,没有把按义分类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表面上看层次也并不分明。本文试图在对"释地"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义类系统,并借鉴现代语义场理论,以"释地"为划分对象,进行语义场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古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尔雅》广泛传习以后,由于它体例完善、内容广博,不少学者就赓续这种形式,写出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多种新著,如《小尔雅》、《广雅》、《比雅》、《拾雅》、《埤雅》、《尔雅翼》、《骈雅》、《迭雅》、《通雅》等等,形成了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派——雅学派。这一类著作,从训释方式看,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编排方式看,是把一组同义或近义词列为一条,再依大类编成若干篇。这就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里的“义书”,即现代的“义类词典"。它跟依字形编排的《说文》和依字音编排的《切韵》,鼎足而三,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重要一支。这些书的价值各不相同,其中以《小尔雅》成书较早,且为历代注疏家所引用,影响较大。本文拟对《小尔雅》产生的时代、作者、内容等作一初步探讨,以便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审视赫哲族传统渔猎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认为:独特的渔猎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渔猎体育;受生产转型和现代生活方式影响,传统渔猎体育渐渐淡出赫哲人生活;珍惜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精英"群体为保护渔猎体育搭建了多种平台,为渔猎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有效措施激发赫哲族群众珍惜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是渔猎体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里常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器具等物品,有很多是全部的或是部分的用塑料制作的,如仪器仪表的外壳及其内部的某些零配件、各种教具、各类模型、实验用具等等。由于仪器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其各部件选用的塑料种类亦不相同。各种不同材质的塑料制成品,常因其材质和制造质量的问题,或使用时间长,或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仪器的某些部位或某些零件和某些器具的损坏,往往因不易配换到新的零配件和无办法修复,而使仪器和器具成为废品。  相似文献   

9.
同训是《尔雅·释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训释方式.但是,所谓的"同训"并不是如字面上所讲的"同义互训".有的"同训"是利用释词的一个义素来解释一组被释词,有的"同训"则是利用释词的几个完全不同的义素来解释几组被释词.由于同训方式的不同,这些被释词形成了不同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10.
蒙城方言中,以动物为来源域的熟语数量丰富。凡是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或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都能进入熟语系统。我们通过对蒙城方言动物熟语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并从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人们审美心理和人们重实用心理四个方面对蒙城方言动物熟语文化理据进行分析。认为功用的大小、是否常见决定动物名称能否进入熟语系统;动物本身的外在形象、特点习性决定着熟语的感情色彩;同时动物熟语也折射着特定文化社群所特有的审美情趣、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