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决定的,文章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人际冲突的案例为依据,详细讨论了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人际冲突中的应用,这个案例使我们得到如下启示:1.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我们内心中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2.我们可以采用直接询问他人的方法来审视和评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3.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学会从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2.
工 人炼钢要掌握火候 ,我们班主任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也要掌握分寸。长期以来 ,我们的班主任 ,由于批评教育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批评场合等不恰当 ,致使批评达不到真正目的 ,甚至出现师生间的关系僵化、矛盾加大等情况 ,这就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失败。因此 ,正确对待和实施批评教育手段 ,显得颇为重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笔者总结出教师批评学生六忌 ,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忌以势压人目前 ,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已经不乐意甚至反感家长或教师以一种巨人的姿态批评或训斥他们。教师居高临下 ,以势压人 ,学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文学批评建立在理性至上的主观信仰上.理性作为一种曾经带来文化变革的思维习惯如今已经走向了垄断和迷信,成为另一种“科学迷信”.因此,当我们进入了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点的后现代文化时期,后现代的文学批评打破了现代批评的瓶颈,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视角.萧红的《呼兰河传》作为20世纪初的文学经典,运用后现代的批评方法来看不仅仅是描写呼兰河人的愚昧和无知,而是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下产生的文化裂痕.  相似文献   

4.
《猴鸟的故事》是一个蕴含着生态整体主义的藏族寓言故事,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笔者结合故事的内容,用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创建美好家园的自然生态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生态剖析,并从宗教及社会生活环境阐释了藏民族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基础是他者和他人话语。他者意识就是通过他人话语体现的。本文以评析Ephemera中译文为例,从分析原作与译文中的他者意识入手,解读其平等对话关系完成的优劣,从而树立他者意识在翻译批评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的朱大可教授在电视屏幕上犀利地批判《满城尽带黄金甲》,"有很多人说他好像走进了一个奶牛场,我们知道大众舆论有三个基本要素是最能吸引大众的,第一就是情色,第二是暴力,第三就是名人隐私……《满城尽带黄金甲》应该是说它同时具备这三个元素……"观众的追捧使得大量崇拜者涌现,是大众传媒制造偶像明星的神话又一次重演。现阶段的电影批评现象,主要表现为影评人明星化、偶像化,电影批评的大众化、娱乐化、商品化等特征。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大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商品化在人类文化与精神领域里的全面渗透是空前绝后的。哗众取宠、莫衷一是,是当前影视批评乃至整个文艺批评的共同现象。然而,电影批评对电影娱乐产业的正面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与当前电影批评的滞后性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抱怨青少年自私、冷漠、不负责任、不能体会他人的良苦用心、不懂得感恩;而青少年又抱怨得不到父母、老师及社会的关心。我们将这种不能体验他人的关心并积极回应、主动关心他人的现象称为"关怀冷漠"。本文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关怀冷漠"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社会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所产生的总的概括的认识,是人们一种较为笼统的看法。它在人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就积极的作用而言,它能使我们对一类人有一概括的认识;从消极作用来看,人们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往往容易导致人们的社会知觉发生偏差,从而使人们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他人,认识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夏志清在批评观上坚持要求作品在坚持普遍人性观点的前提下,真实表现"人生真相",他认为现代最有价值的小说是能超越对现实的苦难的揭示,努力地为时代"重造人的形象"的那些作品.这兰个方面也就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主要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自由意识在必然性中的进步这一命题概括了黑格尔对历史本质的全部理解。黑格尔在对客观精神的分析讨论中,展现了自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从人的自由的实现程度和人对自身自由本性理解的演进这样的角度理解历史的本性,是黑格尔留给当代的重要思想遗产。现当代哲学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评意在反对独断论思维方式,但其批评的片面性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1.
1 攻击性行为定义是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其特征为经常打架骂人。其攻击行为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为了利益,仅仅是满足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需要。2 类型团伙型,有相似需要的人组成一个亲密无间的团伙,专门欺侮他人,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小团伙;单个型,攻击性没有任何朋友,十分孤独怪僻,对人冷漠,令任何人无法接近,没人知道他的内心世界,这种人心中充满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世界的不满,更是充满对自己生活的不满,经常通过伤害他人表达自己的不满。3 攻击性行为的途径或方式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邯郸市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容纳他人的关系,本文依据《情绪智力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以190名邯郸市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邯郸市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程度高于中等水平,容纳感平均水平偏低,情绪智力与容纳他人水平相关不显著,但情绪运用与容纳他人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说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从语用学上讲,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说服和鼓励、批评等其他言语行为有某些共性,但是我们关注的通常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通过分析每种言语行为的个性特征,能帮助我们学会更多与人交流的技巧,避免冲突。《触龙说赵太后》是古文言文中下级对上级成功实施说服的经典案例,本文以它为例证,并结合言语行为中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对说服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阅读》2009,(9):34-36
同学们,你和你的好朋友闹过矛盾吗?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误会,而造成互相伤害。如果你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益。  相似文献   

15.
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应当进行批评劝告.然而,如果不根据学生的特点,批评方法不得当,常常出现“言者谆谆,听者眇眇”的局面,有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教育负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批评方式能使学生接受并产生好的效果呢?这里,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当面提醒,课后教育学生有缺点犯错误,时常暴露在课堂上,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很可能因情绪激动怒不择言,而伤害受批评学生的自尊心,而老师激动的情绪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这就会使教师的讲课思路受阻,前言不搭后语,授课艺术难于发挥.学生听起课来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 视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会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这种观念和做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既是孩子们幸福成长 ,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 ,也是我们的社会和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交往 ,有助于儿童逐步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因此 ,教师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今 ,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他们“唯我独享”、“唯我独尊”,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 ,在与他人交往中 ,往往产生“众人为我”的心理需求。与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原则不和谐 ,致使他们在社交中受挫折。为使孩子能很好地走向群体 ,为使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  相似文献   

18.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以上这些问题反映在我们的一些高等院校则表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的教材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即使进入课堂其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他们对国家主流意识价值观的认同和认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阅读》2011,(1):F0004-F0004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仅522个字,却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这三句话的意思分别是: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心;他人有了祸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