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雁 《职大学报》2013,(6):48-50
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母亲之爱三部曲构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冰心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爱。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祖国的大海、山川、花鸟、树木。冰心用她对大自然的超强感受力,用清新优雅、轻灵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冰心对大自然的独特描写,成为她作品中闪耀着异彩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与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把人视为文明的受害者并向自然寻求安慰的看法同为霍桑与勃朗特所持观点.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位作家一致认为:现实中,文明之爱将最终获胜,因为社会对个人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的束缚;精神上,自然之爱独具魅力,虽死犹荣,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无限追求中,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幸福,这既具有应然性,又具有可能性;爱是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因此爱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实现学生的幸福需要爱,因此爱对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论爱的理论与实践--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的理论和实践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是具有创造倾向和成熟人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掌握爱的艺术 ,既需掌握理论 ,又要亲身实践 ,并终身为之努力。研读《爱的艺术》 ,对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胡传景 《阅读》2011,(12):26-27
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很多同学都胸有成竹,我也是其中一个,觉得这个主题实在太好写了,因为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以主人公——小学生安利柯为主角的日记体小说的方式,书写了9个月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的情态,其中描述的师生之爱、家庭之情、爱国之志、朋友之谊,蕴涵教育的平等思想、教育的关爱倾注、教育的包容情怀等教育理念,对于当下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延续了她一贯的孤独主题,通过三个主人公之间爱与被爱的情感纠葛,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绝望的孤独和爱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8.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应被作为独立的悲剧主角来看待,而不仅是时代、传统及社会制度的被动牺牲品。在这一形象上,福克纳寄托了他深厚的悲悯情怀,并赋之以深刻的内涵。他通过爱米丽的一生,揭示了"人"生存的困境,颂扬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表明了福克纳对人类前途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在其晚期著作《法篇》中,柏拉图大量的教育思想是通过对体育的论述来得以阐明的。他从哲学家的角度指出体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这一思想成为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柏拉图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体育的起源,他还提出了个人要服从整体、服务于社会的军事体育思想,这一思想成为近代军国民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专家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并非单纯制造学者、专家和一些能够寻找到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在发现之旅中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在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爱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热爱正在做的这件事情,热爱正在教的这群人,热爱正在过的这种生活,这是一名教育者与教育达成的根本契约.  相似文献   

12.
锁不住的爱     
周甜 《阅读》2010,(1):46-46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想必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找到那把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成长意味着理解和信任.意味着关心和支持,无论你长多大,父母的爱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正是小作者从妈妈的微笑和行动中体味和感悟到的。  相似文献   

13.
综观基督教的道德原则,爱无疑为统摄一切观念的核心与总纲。基督教中爱的观念中包含两个层面:上帝之爱与人之爱。人类应与上帝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爱上帝、爱他人,完成人与上帝之复和。  相似文献   

14.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性作品.该小说集共收入了七个短篇小说,各篇既彼此独立又保持了"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小说的故事层面看,"性爱历险"是理解小说人物的独特精神标识,但事实上小说要表现的却并非性爱本身,而是这种性爱关系中隐藏的自我."喜剧"但"谁都笑不出来",这句话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好笑的爱>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悖论情境的设置和反讽为此特点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80后”作家安东尼的作品《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深受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的影响.两部作品均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创造了销量神话.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从受众角度来分析作品热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比较少。其实,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不差的地方,对他们多点冬日之日,争做差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差生更多的偏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婚爱文学大体形成了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浪子荡妇、男女知音这几个婚爱理想模式,它们的生成与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婚爱文学的发展史.因此 ,中国古代婚爱文学的发展,实质体现为不同婚爱理想模式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生成与演变.<红楼梦>在宝、黛爱情描写中所创造并巩固的男女知音婚爱理想模式 ,是中国古代婚爱文学描写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李慧 《阅读》2006,(4):6-7
亲爱的同学,在四月这个孕育、生长的季节里,让我们捧起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薄薄的小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平凡善良的人物。朴素平谈的语言,蕴含着浓烈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关心,理解和帮助,在我们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 《爱的教育》既是一本小书,又是一本巨,它花费了作家十年心血,它感染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人的心灵。阅读它,你也会获得博大的爱的力量,感受到无边的爱的淋浴。[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