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旧唐书·地理一》卷38“风翔府”条云:“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围川及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可本卷下文又曰:“麟游,义宁元年,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武德元年,改麟游郡为麟州。贞观元年,……又废麟州,以  相似文献   

2.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夏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颜师古注以为其地在中山国。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分析,颜注显误,安民县与呼池苑之属地,不在西汉中山国,而在安定郡安定县,即今甘肃华亭县一带。呼池苑是《汉书·地理志》失载的边郡六牧师苑之一,王文涛《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一文认为“安定属巨鹿郡”的考证,因对史料引用和理解有误,故结论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3.
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第1册卷1《杨炯》条“炯,华阴人”,后注谓新、旧《唐书》“杨炯,华阴人”,“当指郡望而言,弘农华阴杨氏,自汉以降即为望族”。又认为当时华阴郡“州治在今陕西省华县”,判断华阴县即今华县,此点值得商榷。首先,华阴、华县不可  相似文献   

4.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5.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6.
《隋书·崔仲方传》记载了开皇五年(585)崔仲方奉命修建长城的概况:(文帝)“令发丁二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这段记录有两处不妥。其一,将长城的修筑地点称为“朔方、灵武”有欠妥当。隋代的政区改革始于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将施行了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二级。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州改为郡,所以直到此时州方才改名称郡。如《隋书·地理志》记载:“朔方郡,后魏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记 :“清雍正三年设立怀远县 ,民国二年改名横山县 ,195 8年 12月撤销县制 ,辖地并入榆林县。 196 1年 9月复设横山县。”怀远县为今陕西横山县前身 ,建置于清雍正三年。《清史稿·地理志》记 :“雍正九年 ,改置榆林府 ,并置榆林、怀远、定边、靖边四县” ,表明怀远县始建于雍正九年。据此 ,关于怀远县建置时间两书相悖 ,相差甚远。然清怀远县究竟置于何时 ?《清代·地理沿革表》又记 :“榆林府 ,雍正八年以绥德州地置榆林府…… ,又改绥德州所属旧榆林卫之怀远堡为怀远县……。”以为怀远县置于雍正八年 ,同“三年…  相似文献   

8.
诗圣旅陇纪行诗的当今地址大部分已有统一认识,唯独《龙门镇》、《积草岭》二诗尚在仁智互见之中。在前文《杜甫陇右诗<龙门镇>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史料与实践证明:西和县石峡镇高河村的大石和小石与《水经注》记载的“龙门谷”相符,高河水为龙门水:页水为《水经注》所载的“东北穷溪”,并根据《河水注》对小榆水、契水、禄谷水等表述“文法一致原则”,确定页水是横水的傍流、斜支、测流,是横水的源头之一,二者不可分离;又据史料记载的一则战例和戍镇设置规模,判定今西和县石峡镇石峡街是杜甫笔下的“龙门镇”,其成县府城集与西和坦途关均与史料和《水经注》所载相左。  相似文献   

9.
通海之名考     
通海地名的由来和释意,众说纷纭,主要有下述三说。 一、通至大海固名通海 此说旧有地方志书未见记载,仅见于林超民编写的《云南郡县两千年》(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方国瑜主编《云南地方史讲义》参考资料)。《云南郡县两千年》99页载:“咸通年间,始分拓东节度南境分置(通海都督)。通海城在今通海县。通海的名称始见于南诏,取通至海上的意思。”紧接着又于101页进一步阐述:“南诏……所设拓东、开南、镇西、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地理志》第2093页西安府临潼县:“县丞驻关山镇。镇五:新丰、零口、交口、广阳、栎阳。”按:“镇五”前疑脱“又”字。《清史稿·地理志》西安府富平县:“县丞驻美原镇。又东北,道贤镇。”同州府大荔县:“县丞驻羌白镇。又坊头、船舍、潘驿三镇。”风翔府宝鸡县:“巡检驻虢川镇。又底店、阳平、马营、益门四镇。”汉中府洋县:“县丞驻华阳镇。又渭门、真符、谢村、堵水四镇。”鹿阝州直隶州:“州判驻王家角镇。又交道、屯磨、张村、隆益、牛武五镇。”宜君县:“马兰镇,巡检驻。又雷远、五里、杏头、石梯、偏桥、突…  相似文献   

11.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12.
北宋澶州治所初治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德胜寨南城,后因黄河涨溢决口,州城为河水冲圮,遂北移治所于今濮阳县城所在地。关于澶州治所北移的时间,《读史方舆纪要》有三种说法。该书卷16开州》条谓:“(澶州)亦曰澶渊郡,镇宁军节度,熙宁九年移于今治。”同卷《濮阳废县》条则云:“熙宁四年河决澶渊,因改置澶州,移濮阳县为州治。”而同卷《德胜城》条又说:“熙宁十年城圯于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阳县为州治。”《读史方舆纪要》在同书同卷之中,关于澶州北移事竟有三种不同说法,粗疏之甚,显而易见。究竟那一种说法符合史实,尚…  相似文献   

13.
唐九成宫即随仁寿宫在什么地方?《通鉴》胡注在岐州普润县,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说在千阳县。此二说都是不对的。据《麟游县志》载. “隋大业初,置普润于麟西,乃汉漆地也。始隶扶风,后属麟游郡,唐武德初废郡为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岐州……洎五代,麟与普润并隶凤翔而属关西道,宋兴置秦凤路以统郡,金置天兴军于郡,麟与普仍为之属,有元以来,普润废而入麟。“又《旧唐书·地理志》载:  相似文献   

14.
有关《毛诗序》的问题,是历来使人伤脑筋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四库全书提要》曾概括这一情形说: 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寺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注也;以为卫宏受学曼聊作《寺序》者,《后  相似文献   

15.
一、《旧唐书·地理三》卷40“瓜州下都督府”条云:“武德五年,置瓜州”。可本卷下文却说:“沙州下,隋敦煌郡。武德二年,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敦煌,……武德三年,置瓜州,取春秋‘祖吾离于瓜州’之义。五年,改为西沙州。”《新唐书·地理四》卷40: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不乏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诗人,如司马迁、班固、杨炯、王昌龄、杜牧、韦庄等等,皆似明星彪炳于史册;但是专门进行诗歌批评或诗学研究者却颇为罕见。《新唐书·艺文志》曾载王昌龄《诗格》二卷,至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又改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一卷,但认为是伪书,因此不可断定。现在唯一尚有影响而又可确定为陕西人氏所撰的诗话性质的著作,就是马位的《秋窗随笔》一卷。马位字思山,号石亭,陕西武功人,官刑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但从其自述《秋窗随笔》写于“乾隆己未”(1739年)①,又为“杭堇浦先生诗友”(杭堇浦名杭世骏,1695—1772年)②,及其“年方壮卒”③等情况来考察,可推断马位为清代康、乾年  相似文献   

17.
韩信夏阳东渡的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派韩信攻打降而又叛的魏王豹。韩信在秦地临晋设疑,从夏“罌缶”(木制桶)作为渡水工具偷渡黄河,在安邑虏豹。此事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魏王彭越列传》以及《汉书》中均有记载。韩信是从夏阳偷渡黄河的。黄河西岸自古就有两个夏阳,一是今韩城市的古称夏阳府(在今韩城市南5里),最早见颜师古《汉书》注;一是今合阳县东王乡的夏阳川口,最早见裴(?)的《史记》注。裴注曰:“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同州即今大荔,大荔之北自古无“渭城”地名,  相似文献   

18.
《清史稿·地理志》卷80“西藏·卫”条中,言“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也”;而《清史稿·地理志》卷74“云南·永昌府”条中,又言“猛卯安抚司(驻今云南瑞丽)……龙川江自遮放入……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这两条资料言“大金沙江”,一指雅鲁  相似文献   

19.
严羽诗话体系主要构成之一为“兴趣”说,“兴趣”说阐述了诗的艺术本质及其基本特征,解释了什么是诗,以及优秀诗歌应具备何种审美特征的问题。另外严羽提出“气象”,指诗歌神情气概风貌的集中体现。《诗辩》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这里把“气象”与“兴趣”并列,同为诗法之一,“气象”与“兴趣”是两个有所区别而又相互有所联系的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20.
“言外之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几乎都有人直接间接地涉及了这个问题。很多卓越的文论家论述了“言外之意”的特点、审美价值、美感特性等各个方面,既涉及创作,也涉及鉴赏,材料相当丰富,其中比较突出的如: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盛唐诸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浪沧诗话》)等,都表现了对“言外之意”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