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是晚清社会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是思想敏锐的学者,是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名著.严复在译介西学名著同时,引进了与文化同姻的西方现代版权制度,并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版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批判继承早期洋务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思想基础上,倡导“中西全通”,一方面用“中学”来阐释接受“西学”;另一方面用所理解的西学来充实改造中学。由此在教育目的、学制系统、教育内容诸方面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其“中西会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译作最早将密尔、亚当斯、斯宾塞等欧洲思想家的思想引入中国,在当时的思想界引发了强烈的震荡,同时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严复早期和晚期思想呈现出的"矛盾性",学界对严复思想的定位和评价至今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地整理研究严复思想的具体视角和严复早期、晚期的政治思想,通过保守主义的研究角度,得出严复毕生的政治思想具有一贯性的结论,这种内在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严复的文化思想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 ,严复“早期进步 ,晚年保守”似成定论。本文针对严复思想评价中的一些偏误 ,通过分析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的现实原因 ,探讨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对中国文化近代化过程的艰苦探索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分为甲午战争前的西学翻译和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同为西学翻译,但是二者在微观社会背景、西学传播主要渠道、翻译主体、翻译客体以及翻译标准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区别。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对甲午战争前的西学翻译和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二者之不同,以期对西学翻译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严复国民性改造思想影响巨大,探讨其产生原因对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思想不无裨益。首先这一思想的提出是由于民族危亡,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对严复的刺激。社会改革运动的失败,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让严复意识到物质层面的改革并不能挽救中国,将国家贫弱的症结转到了传统国民性上。西方人对中国传统国民性论述的话语启发,对严复反思传统国民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的参照系的出现也引发了严复对中西国民素质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最早、最系统地把欧洲自然科学理论、哲学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介绍到中国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变法维新,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总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方面,严复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严复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他们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发表了大量的著述 ,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教育思想 ,因而他们也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教育家。康有为、严复由于各自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实践的不同及思想认识的不同 ,所以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是一个西学东渐时期,西学从史现、治史方法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加速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中国翻译思想发展的一个标本,通过分析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过程.可以窥探到中国翻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即中国气息.仅仅具有中国气息的翻译学现状局限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翻译学研究从中国气息走向中国气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奠基者和实践者,其历史观是在对旧史学进行批判,创建新史学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流质多变的特点,所包含的多种思想因素中既有合理的进步的成分,而又时常会出现观点前后、彼此的矛盾与抵牾,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饮冰室诗话》中,他对黄遵宪等人的诗歌推崇备至。就《饮冰室诗话》看来,所载新歌词的翻译比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实践更具现代特征。本文列举了《饮冰室诗话》中部分例证,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梁启超与欧战联系密切,在欧战期间他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著书演说,在其对欧战的分析与发表的演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世界化意识,提出了融合的世界观,共荣共利的国际相处原则,并极力呼吁国际同盟的建立,其思想非常具有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5.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梁启超一方面以现代化为目标,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以人为核心命题,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人学思想的民族资源,阐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问题。他的人学思想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对于认识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的解放和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颜之乐"是中国古人对幸福的理解,以往也有一些学术著作提及,但李煌明的<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一书,却让我们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至今没有一部论著能像李煌明博士的这本著作那样对此问题表述得这么详细、逻辑这么贯通严谨.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声纽实是汉语“音转”问题的关键。宋末元初戴侗是较早论述声纽在音转中的主导地位并系统地将之付诸实践的学者。清代学者的音转研究成就最大。近代以来特别注意声纽问题的学者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深入研究声转问题对解决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朱光潜和梁宗岱是两位极具个性的批评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朱光潜所采取的是"启蒙"立场,其基本方法是"以西释中",而梁宗岱从创作的角度,从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出发,重在中西诗学理论的融合与沟通.这些不同导致了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不同的理解与价值判断,进而影响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20.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及相关问题是研究后凉统治阶层构成、政治体制特点、国运短祚而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吕氏家族婚姻发展演变过程不仅体现后凉政权“氏族本位政治”统治特征,而且包含有笼络西征功臣集团势力的政治意图,同时也是氐族贵族统治集团结好河陇地方大族,实现后凉政权“河西化”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