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已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进行调研,揭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和开放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就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基本状况、不同地域和类型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个数、占地面积、场地面积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份额;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低于体育系统和其他系统;影响学校安全与管理及教学秩序、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的认识程度、学校体育场地条件等是制约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是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7年初我校成为无锡市第一批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的试点学校,至今我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无偿开放已近三年,为广大市民的健身作出了较大贡献。结合我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况的总结,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河南省社区和高校体育场地现状、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认识,以及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因素.文章认为,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研究.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职能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偏差、国家和政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的欠缺、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上;从提升职能观念和服务意识,协调好学校多方面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探求适宜开放和管理办法,做好宣传和引导等方面提出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对策.研究结论为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高校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学体育设施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通过对苏州市7个区的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比例不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结合目前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的软、硬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此来全面推进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广泛地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静 《体育世界》2009,(7):52-53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成都市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对社会开放的情况以及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管理、损耗和经费等问题,并提出了对应、合理的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边是社会体育资源匮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另一边却是学校运动场地大量闲置;一边是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另一边却面临管理、安全和物耗的无奈。学校体育场地如何开放最有效?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这个难题正在破解——本刊讯8月6日,距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772天,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今天在上海命名,湖北省武汉市、北京市东城区和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和红桥区等12个区、市名列其中。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8月…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等学校体育场地总体对外开放比例偏低;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在不同标准之间、不同种类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的对外开放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在开放经营管理上呈学校体育部门管理、个人承包经营、学校专门机构或后勤劳务公司管理、物业公司管理和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基本方式并存局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许贵福 《体育与科学》2011,32(6):110-1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相当不充分的结论,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次社会结构的大分化,社会机制的大转变,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大碰撞,社会问题在所难免.作为现代社会一个缩影的体育,也必然会产生体育社会问题.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以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和国内外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概述为基础,对如何界定体育社会问题,如何思考体育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个案研究在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中应用的相关理论问题.体育社会问题总体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个案研究的运用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个案研究具有深入剖析与积极应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效果,有助于体育社会问题理论的建构与重构;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的选取应该遵循典型性、分层抽取以及重点突出的原则;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问法;研究者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需要具有理论勇气,并保持价值中立.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求职离不开其构筑的社会网络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基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专业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探索了运动员求职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人口性特征。结果发现:从整体来看,运动员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较低,能够求助的社会网络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本也较低,具体表现为:运动员求职网络规模较小,运动员求职网顶端较高,但是个体差异较大;运动员主要依赖强关系进行求职,与社会精英群体距离遥远。在人口特征分布上,比起其他运动员,弱势运动员更倾向于去动用社会关系、借助社会资源,因而拥有质量相对较高的网络成员。最后建议构建以"政府—运动队—社会—家庭—运动员个人"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联动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状况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人口流动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残疾人口社会需求增强和人口肥胖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社会体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需要承担更多的缓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和提升人口素质的职责,在社会和谐、民族体质和人口安全等更高的层面上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上海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探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现状、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人才的培养以及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使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切合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6.
邹师 《体育与科学》2006,27(2):63-66
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科中的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概念界定、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理论探讨,旨在通过理论研讨,引起体育学术界争鸣,为体育社会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体育公共关系的含义及特点,构建社会体育公共关系的意义,社会体育公共关系的内容体系,社会体育公共关系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联系社会化,主要阐述社会流动的基本理论和运动员的流动趋势.分析运动员在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资本等因素对运动员社会流动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运动员向下流动的现象作了详细描述,最后针对运动员流动困境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毕节学院为个案分析,对贵州省地方高校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度反思,认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教育实习和就业去向等五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其他地方院校开设此专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田径运动员社会流动现状调查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我国田径运动员社会流动的相关问题,对我国9个省、直辖市田径项目不同层次管理人员、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相关人士访问。分析总结目前我国田径运动员流动的现状,认为主要存在水平流动以有偿交流为主、区域的协作交流为辅,流动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政府对流量的控制缺乏力度,流动障碍较多,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运动员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