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体育教育则是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对于今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体育法将战略重点。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杰 《中华武术》2023,(5):65-67
随着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学校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小学课程中,体育大课间就体现出了积极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健康意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应从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时机,采取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让学生掌握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及健康的心理,进一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品质,健全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一)创编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要为学生的肢体语言发展、情感抒发、健美体态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相互交往、友好合作的文明习惯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表现自我的愿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卓  蒲婧瑶 《新体育》2022,(6):70-72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就是将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和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探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改革重点从教学方法、体育竞赛、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国家推出“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课外辅导压力,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劳逸结合、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知行合一、拥有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通过对学校体育价值的研究,“双减”政策出台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契机,保障学校体育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校教育评价维度转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双减”政策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全面发展,使价值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学生从小骄生贯养,缺乏意志、勇敢等心理品质、胆小怕事,依赖性强,阻碍了人格的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除了在化教学中引起重视外。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勇敢品质的因素及培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定向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而体育素质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素质教育内容,而定向运动恰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0.
试析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时期,更是建设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注重个性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在培养新型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课外体育锻炼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基础途径。大学体育改革如何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形成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科余  杨关 《灌篮》2021,(2):29-29
篮球运动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运动,对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小学的篮球教学仍存在不重视、教师不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目标把握不正确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篮球教学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做出改变,健全应有的体育设施,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家庭紧密联系等,提高学校篮球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篮球技巧和知识,更能够从中学到体育竞技精神,学会团队合作,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如何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把创新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多元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课程是不同于以学生认知活动为主的知识性教育活动,而是主要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技能性教育活动;作为学生的活动性、体验式课程方式,能为学生创造特殊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体育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高级阶段,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多元性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全面发挥大学体育课程功能,促进大学教育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伟 《中华武术》2018,(12):18-19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且能够适应终生发展、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围绕着核心素养培养展开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振峰 《灌篮》2021,(3):20-20
篮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强健学生体魄,文明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统筹谋划,整体设计,瞄准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爱好,通过多措并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在篮球运动强健体魄,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群体。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予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实现健康教育,特剐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见解与做法,旨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各课目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是高中阶段学生重要的学习课目,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开展体育教育,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力求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