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笔者从德、智、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学校体育通过课余运动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校教育、体育发展规律的。因此,当前要确立学校体育是发展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发展竞技体育应采取的有关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运动对新一代竞争人才培养之重要性与可行性探讨,指出在当前强调体育教育健康主体意识的同时不可舍弃竞技体育在培养和选就新一代竞争人才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还就学校体育教育的不同阶段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即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竞技运动处于较高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体教结合”中体与教的不平等,教练员执教水平不足,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竞赛体制不完善等。提出相应对策的同时,阐明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在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具有强大教育和科研功能。为培养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系统应教育与主体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建立起以高等体育教育院校为主体,高校办单项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专业等多元化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对我国竞技体育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索与发展新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优秀运动队共有约20000名专业运动员;体育运动学校共199所,在校运动班学生55818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共1782所,在训学生185184人。三线比例为1:2.8:9.3,基本呈现宝塔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规模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与教育在体制上存在脱节。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基层体育学校只有55.4%的实现了体教结合,还有44.6%未实现体教结合。
  而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全国各地推行体育特色学校,并准备逐步在普通学校设立体育特长班,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旨在通过教育系统来发掘和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举办各类体育项目训练营,邀请各国专家执教等方式,无疑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运动训练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训练与德育、智育、心理教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刻苦训练、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内在思想动机并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启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智力运用,培养具有智力教育支持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出色的心理能力;引入美育,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发展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体育在现代化教育中培养、塑造人才的重大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许多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促进了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至今尚缺乏进行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6,27(4):55-58
“长三角体育圈”地区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先导区,竞技体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区,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都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中心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地。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是充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材的培养和贮备,而后备人材的贮备和培养与相关政策保证密切联系。本研究对体育的基本公共服务、特殊人才生育、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欠发达地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圈学校竞技体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服务于全国,影响国际竞技体育舞台。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高校体育面临着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的需要的问题。同时,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需要使学生喜爱运动,有健康的身体,学会健康的生活和掌握生活的技能等。这就必然要求对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加以重新认识,乃至转变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2003.5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一)从教学认识看,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难以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方向过窄;侧重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受竞技运动目标的…  相似文献   

10.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从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以及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阶段英国政府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为以英国运动理事会和英格兰运动理事会为主导,各单项协会、学校以及俱乐部等共同管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学校化和社会化两种模式,呈金字塔形,逐级向上输送。在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中,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彩票基金以及社会赞助;教练员的培养主要有《训练指导认证计划》(UKCC)职业教练员认证计划的保障;在培养精英运动员的过程中,与训练相平衡的文化教育以及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指导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朋  刘巍 《冰雪运动》2007,29(6):48-51
大力发展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现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之义。借鉴体育强国后备人才的培养经验,分析了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的特点,认为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并从体制、机制、培养体系、科学化培养和扩大冬季运动项目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较法和文献法,对中日两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培养路径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必须走出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划分界限的误区,以学校为依托,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实现由政府管理型向混合型转变,扩大社会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参与和支持,加大体教结合力度,建立二者互惠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基础工程 ,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根本 ,随着跨世纪的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实施 ,它将对高校体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一、完善体育教育目的21世纪将是中国学校体育产生深刻变革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树立新的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在确定其目的任务时 ,必须满足教育与体育两大系统的需要。学校体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整体教育的有机部分 ,学校体育要为“育人”的总目标服务。2.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社会学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环境进行剖析.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取得巨大成效是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密切相关的.建议我国逐步建立"大教育观念",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轨道上来,并且充分发挥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健全学生竞赛体系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孙涛  廖勇胜 《体育科技》2012,33(1):29-31
采用查阅文献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及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体制进行探讨,认为: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需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能为我国体育事业开辟新的机遇,也是我国今后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参加近7届奥运会各运动项目的获奖情况分析,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足。因此,探讨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培养方式,造就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在竞技体育舞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几方面不容缺失:①走"教体结合教育先导"的培养模式;②注重高水平运动员与基层运动队员之间的经验交流;③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从区域角度对中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提出并论证了社会转型和体育改革背景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运动训练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途径。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理论框架,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描述了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地域差别、保障机制、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对竞技体育人才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旨在探索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对体育发达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认为:教育与体育有机融合、运动竞赛实行分级制度、法规制度健全、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国外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我国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