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过去,我们学校课间操的内容比较单一,只组织学生做国家推广的广播操。由于几年一贯地做一套操,课间操上得沉闷、单调,学生的锻炼兴趣明显下降,运动量达不到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间操进行了认真研究,提高了认识。课间操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做操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有组织的课间体育活动。不能全面地认为课间操就是做广播体操。国家推广的广播操是课间操活动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  相似文献   

2.
张海平 《体育教学》2011,31(1):41-42
过去,我们学校课间操的内容比较单一,只组织学生做国家推广的广播操。由于几年一贯地做一套操,课间操不仅学生做得沉闷、枯燥,而且兴趣缺失,运动量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间操进行了认真研究,提高了认识。学校也极力支持课间操的改革,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列入了学校整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学的课间操一般都是学校用广播放音乐,学生在操场或空地集体做广播操。就其形式而言,这是一种大集体的课间操方式。这种课间操方式,有其一定的优点,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又可以节省老师的劳动力。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作为课间操锻炼内容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90名中学生进行为时 5个月系统的健美操作为课间操锻炼内容的实验 ,运用观察统计等方法证明健美操作为课间操的内容比广播操更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学习效率。为今后健美操代替广播操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我国电能有限,停电的事时有发生。许多中小学常因此而停做课间操,影响了课间操的正常进行。辽宁省铁岭市昌县八面城实验小学,多年来从未因停电而耽误一次课间操。每逢停电,他们就做起了没有音响的广播操。目前这种没有音响的广播操,在辽北地区的不少小学得到了推广,收效良好。所谓没有音响的课间操,就是在没有音乐和口令的条件下,全校师生动作一致地完成广播操动作。该校开创这种做操形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1.一个年级按每节操的节奏拍手其它年级做操;2.全校师生一齐边喊口令边做;3.由轻声到默念口令做操。多年来,全校一千多名师生做操动作整齐,节奏合理。由于没有音响,做操时需集中注意力,故没有音响的课间操质量  相似文献   

6.
罗平 《体育师友》2011,34(1):39-39
我校的课间操活动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实践,效果良好。 我校的课间操活动流程为:出操—广播操—跑操—整理—讲评—退场。 一、将出操与应急演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上早操和课间操的内容一般都是练队列、做广播操或素质操等,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单调。有的学校做广播操几年不变,影响学生练习兴趣。做操时间如果按每天20分钟计算,一周就是3课时。一学期除去因天气、场地、节假日不能上课外,上操时间可达18周。这  相似文献   

8.
做法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精神,本学期我校让学生上午的大课间做操,下午的大课间跑步。1.严格规范课间活动质量,努力提高学生对课间活动的认识,激发内动力每天的课间操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调节生活节奏,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做操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举行广播操比赛评比时,学生就做得认真,整齐一致的步伐,雄壮嘹亮的口号,奋发向上的气势,有力、到位的动作。可好景不长,很快就懒散、松垮下来。这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广播操作用、意义、锻炼价值的认识,即…  相似文献   

9.
二十二中开展大课间锻炼刘永祥北京市二十二中根据学校实际,把多年来的课间操改为三十分钟的广播操、排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猴皮筋、举重物等多种多样活动的大课间锻炼,使八百余名学生可以同时在操场上、教学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我校大力推广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将课间操时间延长到30分钟,保证了"大课间"的时间,并扩展活动的内容,除了做广播操以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我们在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让学生开心地玩起来、如何对分散的"大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目前状况和中学生、中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未来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建设需要,也要满足该专业目标市场的需要的结论,同时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品德培养而进行。  相似文献   

14.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校园体育文化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人、教育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目前高校中制约体育锻炼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理性分析后发现,校园体育文化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锻炼强度不高、锻炼密度不足、活动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依据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组合的功能及作用,建立了6套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研究各套运动健身方案与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体育特色校1 2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教学实验。结果表明,6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只有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才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对高中女生在体育锻炼时的抵触心理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女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存在的问题;教师思想业务方面,师生关系;客观条件以及教材等方面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心理效应,可以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可调节学生的不良心理;配以适当的锻炼处方,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心理训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心智以促进身体的健康,而且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7日国家颁布了“7号”文件,旨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实施力度,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农村中小学课间操目前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很大部分只是敷衍了事。本文旨在分析农村中小学课间操目前的开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中小学课间操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优势与劣势,针对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逐年持续下降的严峻现状,从中学体质健康的角度提出学校要有科学得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开足体育课、开好体育课,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体质监测中心的建立、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医务监督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健康干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田径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伟兰 《体育学刊》2001,8(4):111-113
根据21世纪我国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新模式,为实现新型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