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运用数理统计、资料分析和比较法,对参加2003年女子足球世界杯与2003年中国女子超级联赛的女足队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有其特点和规律;与我国女子运动员相比,两群体在年龄、体重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而身高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两群体不同位置队员的年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在身高和体重方面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此结果可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随机调查了1586名大学生.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偏差状态.从不同群体大学生生活方式特点看,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上比女大学生好,尤其是在营养膳食、身体锻炼、生活态度这3个维度上;而女大学生则在生活嗜好维度上表现比男大学生好.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方式好于高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学生在生活嗜好维度上显著好于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生活方式在身体锻炼、生活嗜好和人际关系等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即生活方式越健康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方式7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活嗜好、人际关系、压力缓解、生活态度、学习因素、身体锻炼、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温州大学参加排球赛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运用《心境状态量表(BFS)》对温州大学排球赛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探讨各种不同因素下运动员在排球比赛赛前的心理状态的明显区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心境状态是具有差异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八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每个年级的运动员在赛前的心态在不同的维度也有所不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除愤怒性和无活力性以外的6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而每个专业的运动员的赛前心境在不同维度也有所不同;从事排球项目不同年限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只有在抑郁性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而不同训练经历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心境状态具有明显差异;不同上场比赛经历的运动员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激动性和抑郁性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52个有组织的锻炼群体共601名锻炼成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主要考察锻炼群体的样本特征、凝聚力、领导行为等变量,在群体水平上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锻炼坚持性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个体锻炼坚持性的总体变异有12.8%由群体差异造成;锻炼群体的成立时间、凝聚力与领导行为等因素是影响成员锻炼坚持性的重要群体变量;群体成立时间、群体凝聚力与领导行为,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群体变异均具有较大的解释率和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514份问卷调查以及体质检测的统计数据,对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质达标现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体质得分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男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焦虑强迫因子得分上和偏执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某些方面的心理因素对体质水平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作者群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6年在体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及其部分从事体育教研的群体进行了调研分析,讨论了我国体育科研作者群体从事科研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并将作者群体划分为3大类型.在显性因素方面:现阶段我国体育科研作者群体主要以高校男性教师为主,职称、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体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隐性因素方面:作者群体的研究目的存在较大差异;论文发表频率比较合理;研究方向的稳定性有待于提高,而且选题主要集中于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社会学领域,经验总结和阶段性成果较多,多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偏少;作者群体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4,(4):67-73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形象的认同程度依次为"能力"、"师德"、"示范"、"学识"和"体魄";年级和性别在"能力"与"师德"因素上主效应显著,而交互作用不显著;学历在"能力"因素上主效应显著,其他因素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存在差异显著,在"能力"因素上,男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本科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专科学生;在"师德"因素上,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他因素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德国世界杯不同位置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比赛不同位置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年龄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年龄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守门员的各项指数最高;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差异不明显,都维持在较高的年龄水平上;非洲、美洲、欧洲、亚洲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平均身高差异存在显著性;非洲、美洲、欧洲、亚洲球队前锋位置运动员平均体重无差异,其他位置运动员平均体重差异存在显著性。此结果可为足球运动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2009级和2010级的九十名学生(随机抽样,其中男生54人,女生36人)中不同行为类型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总体效果上几乎没有差异,但在理论学习上,A型不及M型,M型不及B型,A型与B型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术科学习方面,A型、M型优于B型,A型与B型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学习效果的差异受各类行为特征的影响,而这些行为特征受到人体某些生理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为体育系对学生学习的科学管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霞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151-153,156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具有明显的动机定向,它们主要有5类,按5类动机强度程度依次排列为:身心健康动机、审美娱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体育成就动机和攀比表现动机。并且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及不同月均消费支出的高校学生,其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对体育项目的认识等,分成不同的教学班次,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考核评定进行教学[1]。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层次"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自然分组教学模式,但"分层次"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还存在众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两方面考察一项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研究的干预效果:1)干预是否改变了假想的调节变量;2)调节变量的改变是否与行为变化有关。方法:准实验设计。大学一年级学生被随机分为旨在促进身体活动的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学期初及干预后第8周,测量所有学生的身体活动结果和5个相关调节变量。结果:干预在女生的2个调节变量(自我效能创造时间锻炼方面,自我效能坚持不懈方面)上有显著性影响;而在男生的调节变量上无显著性影响。女生的3个调节变量变化得分(来自朋友的社会支持,来自家人的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消极情感方面)是解释身体活动变化的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贡献因子,男生的身体活动变化中的2个显著性贡献因子分别是来自朋友的社会支持变化得分,自我效能坚持不懈方面的变化得分。结论:干预引起的女生的调节变量的显著改变与身体活动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关联。干预研究的有效性没有得到验证。今后要在变量选择的多样性、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干预内容及相关理论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与优化良好的心理因素来实现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并遵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者的年龄对心理因素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对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同,形体健身操类项目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最大;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于1h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均得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杭州9所高职院校的9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现状,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获得每个量表的内部结构,各个量表和维度的相关性,各个量表之间的结构,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体育课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942名农村初中生(男492人,女553人)进行调查。结论:从总均分上看,心理正常者占30.38%,心理轻度异常者占61.48%,中度异常者占7.96%,农村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居多;通过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差异;对学校体育课满意的学生与不满意的学生除在偏执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因子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