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中长跑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改进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的均衡,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促进身体均衡发育。但是,由于中长跑教学距离长、运动量大,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是很多学生最不喜欢练习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跳绳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体育锻炼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经常参加跳绳运动,不仅能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弹跳素质,而且能提高耐力素质。本文试图利用跳绳练习对提高耐力素质、心肺功能和800米跑成绩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动生理学认为在时间持续1-2分钟左右的高强度运动中,身体处于氧债造成的酸中毒状态,在身体处于这种环境下,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的抗酸能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瓶颈。因此如何增强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的抗酸能力,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是日常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经实践证明,下面几种保证一定强度的重复跑练习,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耐久跑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在各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中也给予高度的重视。耐久跑既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耐久跑练习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学生不愿意练。现就如何提高初三毕业生耐久跑成绩,浅谈一下做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阶段的体育隐蔽课程学习,通过PSDQ问卷测试发现: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提高男生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有助于提高女生身体健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肥胖、身体外表、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能力。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身体运动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体育教师探讨的课题。 我市大多数中小学体育课都采用室外上课为主,讲解示范后直接练习,遇上雨天才偶尔上一两节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增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室内理论与室外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对各个教学内容,首先在室外课进行示范指导练习,而后在室内课加以理论分析再练习。一年后进行测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身体运动素质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应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的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现在提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三个核心素养也是作用凸显的;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而运动技能和体能则是促进学生健康形成中的核心内容。因此,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  相似文献   

8.
<正>跳跳球练习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促进血液循环,促使青少年儿童增高,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耐力以及平衡能力。因此,笔者尝试将跳跳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和课间操,让学生充分享受新兴体育运动带来的不一样乐趣。一、过绳跳练习目的:利用跳跳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跳短绳练习,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力水平。练习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跳跳球节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手拿短绳,原地在跳跳球上进行跳短绳练习。练习内容可以是花样跳绳,也可以是小组间比谁跳得多的练习。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 ,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以利于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完成的更加协调、准确 ,减少失误。通过身体的活动 ,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 ,使其达到最佳温度 ,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运用各种方法 ,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 ,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一)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一、青少年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从事身体练习必然要承受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练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素质的效果,进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完整认识、测评以及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必须准确把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构成要素,实施综合性测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难点。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耐力素质的“三步曲”,对提高初中生的耐力素质有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 兴趣练习   尽量减少枯燥的耐力跑,通过多做趣味练习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耐力素质的目的。   练习一:在篮球场上跑动运球 (无论球技怎样,只要能不停的运动即可 ),可绕边线,或指定路线,或往返投篮,规定在 2- 3分钟内看谁跑的距离长或投篮次数最多,应注意学生开始因控制球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乱跑现象,甚至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每组练习最多不超过 3人,慢慢地增加人…  相似文献   

14.
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和训练课的任务之一在于有目的地进行身体练习,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提高有氧耐力素质方面如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增加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我们不防借鉴竞技体育中先进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世界上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世纪界录不断刷新,与训练方法的改进不无关系。其中无氧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身体生长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但还不成熟,安排有氧耐力练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有氧耐力运动时要克服一定的疲劳,耐力才会得到发展,因此,耐力练习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出现“极点”时用意志去克服并达到“第二次呼吸”,一直是体育教师比较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16.
于洋 《拳击与格斗》2023,(10):67-69
太极拳作为一项传统的健身运动,已经被证明在改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太极拳运动提升了身体的运动能力。它还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了摔倒和受伤的风险。在灵活性方面,太极拳通过对身体控制和动作范围的练习,显著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太极拳的练习能对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动作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总之,太极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改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定向运动是—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作为比赛项目,大部分只开展在训练队当中,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不足,使这项大众化的运动显得不够大众。在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学生在练习中怕苦怕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练习负荷。本文结合体育游戏与定向运动进行研究与创新,我们经过不断实践,创编出一系列适合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校园定向游戏。在提升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耐力素质的训练中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听、视、动等各种感觉协同合作。运用平衡练习,将音乐有机渗透于体能练习方法中,通过学生参与和体验,改变体能练习枯燥、学生情绪紧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塑造体育品德。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常教学中,耐力练习往往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项目,每到耐力练习课学生就会想方设法逃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造成学生不喜欢耐力练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项目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身体练习,特别是一些索质练习的相反动作,由于技术或教材不做要求,常被教师忽略教学或禁止学用,其实这些练习并不违背运动规律或生活习惯,极具锻炼价值,能有效提高身体弱势肌群的力量,学生也非常喜欢,教学中应加以提倡。以下仅为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的部分实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