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804.6,HL006 9802774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HL,,A)/李建设,潘慧炬,过东升,吴忠贯∥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10(XG)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理论作者就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思考,研究认为:1、迄今为止,运动生物力学还没有找到为建立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而服务的方法。运动生物力学界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探寻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所赖以全面奠定和发展的数学方法基础。2、力学和生物学都由各自的研究方法和借助方法所发现的规律来表征,生物力学运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活体结构下的生物体与力学有关的问题。当运用力学研究人体运动时,唯有力学再加上生物力学作为基础,才谈得上进入运动生物力学。3、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体在各种条件下运动的力学原因、生物学原因及运动行为的力学特征。运动生物力学的第一任务是研究人体动作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相互关系;第二任务是研究动作技术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对入选第11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汇编的191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等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主流;对普通人群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仪器设备、运动损伤和大众健身研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方法学的研究水平提高;研究人员已由运动生物力学人员拓展到了其他学科及非体育领域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会场专题主报告发言稿,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研究方法、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运动损伤与康复的生物力学、全民健身活动的生物力学、运动装备设计与评价的生物力学、我国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情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第二部分对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笔者论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运动生物力学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认识事物能力水平提高 ,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 ,使运动生物从生物力学中分离出来 ,形成了一独立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运动生物力学理论 ;电子技术、计算机、新材料技术的出现为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现代科学技术将与运动生物力学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进一步拓展运动生物力学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王翯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8-18,20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是我国科学技术在研究与发展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该项工作当中,需要对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现状做出系统性的分析,之后才能够明确在该项工作当中发展的问题主要存在何处,在明确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瓶颈之后便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朝着相应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动生物力学能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了运动生物力学能量学研究范畴,简要回顾和分析了当前研究内容和存在问题,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价值和发展前景.重点就能耗的生物力学测量方法、运动技术分析的能量学研究基础、与其他学科结合点、可能的研究途径等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能量学研究有助于运动生物力学"生命化",能够推动本学科相关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入选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汇编的200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方法学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占主流,训练、测试方法的研究占有较大比重;运动装备、训练器械、测试仪器等应用研究与研制备受关注;运动损伤与大众健康是目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G804.6 20012570运动技术分析研究发展历程考察和展望=Reviewof the past and looking ahead the future of thedevelopment in sports technique analysis.[刊,中,A]/严波涛,吴鼻禧∥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92-96 参 7(TY)技术分析∥训练过程∥运动生物力学以生物力学学科为背景,对运动技术分析发展历程作了简单分期。通过与训练过程类比,提出了以下观点:1)运动技术分析是研究者部分承担教练员的工作:2)运动技术分析的发展过程是逐渐  相似文献   

9.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法,对入选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集的153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预测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占主流;方法学研究与测试仪器研制水平提高;研究对象由过去单一的运动员而拓展到普通人群,研究内容由过去的运动技术诊断拓展到人类健康、大众健身活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内容较少;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是未来运动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高水平的同步研究较少,多学科、多种方法的同步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现状与学会近年来,日本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很快,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第八届国际生物力学大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是对日本运动生物力学界的有成效的工作的高度评价。图一是近几届世界生物力学会上日本发表的论文篇数和以国别排列的发表篇数的名次。日本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主力,可以说是老、中、青三结合:有以松井秀治、涩川侃二、石河利宽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创业者;有宫下充正、石井喜八、  相似文献   

11.
运动生物力学标准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工作是目前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相对滞后的一项工作,探讨了运动生物力学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及内容,并列举了2个实例,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标准化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讨论会录用论文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方法学研究三个层面 ,对第 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讨论会录用的论文进行了述评。认为 2 1世纪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应围绕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人体基本动作与运动、大众体育和解决本学科的方法学问题进行 ,注重加强同相关学科学者和本学科学者间的国际、国内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尤其是在技术教学中运用的阐述,证明了运动生物力学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可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洪友廉 《体育科研》2009,30(2):54-55,60
通过对近几年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Biomechanics,ISBS)年会文章和一些国际上有代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今后运动生物力学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瞻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亮 《体育科研》2006,27(6):78-80
回顾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实验方法中的图数分析法和理论方法中的力学模型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成果及缺陷。同时强调了方法学的研究进展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对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本世纪发展的前景作了一些瞻望,强调了理论方法与实验的结合、力学研究与医学的结合及现代数学的应用是方法学创新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根据网球运动专项力学特点,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运动生物力学在网球运动中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运动生物力学与网球运动的特点紧密结合,更好地为网球运动发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概述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研究德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课题及测量技术与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就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主题是关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运动力学实验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徐州市1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进行了运动力学分析,找出侧踹腿技术的差异性和共同特征,总结出高质量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旨在为散打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查阅2000~2009年期间被维普期刊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有关运动生物力学应用在武术项目分析的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手段在武术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武术中应用的基本情况,以启发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