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学院化"培养模式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体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学院化之路将成为各大洲今后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研究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近些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大学文化的高水平后备人才势在必行。而田径运动项目进入“学院化”培养模式有他自身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最高的国家当属美国。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是美国竞技体育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任何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植根于某种教育理念或化价值观。正是由于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长期互动与融合,才形成了当今独具美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本国化传统与体育价值取向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不要盲目攀比或简单复制。  相似文献   

3.
北京申奥的成功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指出:21世纪各大洲竞技发展仍不平衡,走学院化之路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总趋势。竞技和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知识型优秀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关键。本文从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就安徽体院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研究,试图对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参考。1安徽体院基本情况我院是省唯一一所省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体育院校。学院最早名称为安徽省体育学校,创办于1954年,是全国第一批体育中专学校。50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历经数次变迁,先后为合肥体育学校、安徽省体育专科学校、安徽体育学院(本科)。1962年体院撤销,其运动系改为安徽省体育干部学校,体育系并入皖南大学。1972年恢复安徽省体育学校,1980年更名为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1986年省体育局又创办了安徽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2001年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两校及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结束后,安徽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又整建制纳入。学院曾于1997年、2005年,两度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  相似文献   

4.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7.
"立足湖北、为湖北服务;面向全国、为全国服务"是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必须以奥运、全运为我院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全院一盘棋,继续引导调整各运动项目布局,结合学院特色,走精兵之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实行举院体制、院内一条龙的学、训、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提升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美国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美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如下特点:治理模式法治化、管理模式社会化,基础网络多元化、培养模式学校化。借鉴美国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要尽快将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多元人才培养主体,最终构建专业化、社会化、学校化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体育     
G817.125 20034257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基因[刊,中,Ⅰ]/蒋玉跃(北京科技大学),杨东亚,齐伟∥体育文化导刊.-2003(5).-59-61(TY)美国∥竞技体育∥人才∥体育教育∥模式∥文化  相似文献   

10.
竞技队伍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及与提高只是一种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关系 ,对于缺乏开展条件和市场前景的项目 ,走“摩天大楼”式的竞技人才培养之路是必需而有效的 ,而社会化、学校化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体制的革命性替代。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研》2012,33(2):91-92
华东理工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培养模式,即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3个阶段中,以俱乐部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基地,依托各级相关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基地,制定统一的竟训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了解运动员技术特征的基础上,为他们度身定制科学的学习、生活、训练计划,注重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文化课程的“两手抓”,形成了学校“文化体育人才”的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不同培养对象的“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新时期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时,在建立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下政府职责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要正确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解决运动员再就业难等问题进行研究。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先进理念,就要走“体教结合”之路。中国体育的发展应该以体教结合为主,职业俱乐部和“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为辅。走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院校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竞技体育“院校化”是尊重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 ,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 ,是我国竞技体育向集约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是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建设训练基地的最佳选择 ,是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工程的需要 ,是体育院校以体为本 ,突出行业特点 ,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高、精、尖发展 ,必须走竞技体育院校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16.
竞技教育论,是对战后日本学校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潮。这一理论至今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竞技教育论的基本思路“竞技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概念主要通过以竞技为中心的多种身体活动的教育价值,去替代过去以体操为中心的“身体教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竞技运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非常兴盛,学校对这种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表示了承认,并对能指导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也给予了关心。更有竞技运动设施、器材和指导人员的充实,使体育教学计划中也引进了竞技运动内容。还出现了支持这种教学…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依托大学,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它在坚持业余原则的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走的是一条社会化、市场化和准职业化道路。NCAA作为美国高校竞技体育运作的核心组织和美国的大学以及体育市场一起成为拉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前进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8.
雅典奥运会后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发展战略应是,完善动力系统,抓住主要矛盾“补短”,走科技创新之路,构建体育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坚持向世界学习,才能形成竞技体育的强势,实现为国争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4,(5):80-84
运用考察法、访谈法对英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制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体育经费来源投入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培养提供参考。主要结论:英国采取社会化为主体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层级化的金字塔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的教育助学机制、专门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主要启示:借鉴英国经验,我国要逐渐建立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采取体教结合开放式的培养模式,构建以运动员自身发展能力为本位的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素质体育后备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理念的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理应担负着后备竞技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对宁波市竞技体育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设置及评估和考核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及剖析,透视宁波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及基本状况,为建立良好的培养模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