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大型体育赛事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解析南京青奥会的办赛理念和规划发展,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提升市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建议改善市民生活条件、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丰富市民文体活动,开展人文关怀,实现南京市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也为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5):1-5
南京青奥会书写了青奥会史、奥运会史以及南京城市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媒介奇观。南京青奥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南京市民对青奥会的支持具有可信性,它不仅体现了完整的利益至上的原则,还展示出中国式纳税文化的特点,而举办大型赛事则是中国庙会文化的延续,非首都城市参与举办大型赛事是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标志。体育的仪式化本色无法更改,南京青奥会是中国式密集举办国际体育赛事运动的阶段性一站,并由此可以激励中国的体育观念的转型。南京青奥会在展示中国大国复兴的必然性的同时,还将体育学的原始意味重新确立,锦标主义内涵退出青奥会舞台之后,一种更为纯洁的奥运精神构成了南京青奥会的基本文化符号,其所催生的文化景观体现了南京青奥会所具有的超媒介事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伟  陈建杰  徐昶楠 《体育科技》2014,(1):16-17,28
体育文化展示被国际奥委会称之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脸面和形象,是奥运会竞赛体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在与传统重大赛事影响的区别、目标定位、服务受众、主办城市的人文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梳理,对通过体育文化展示工作实现南京青奥会体育赛事与文化教育的完美融合进行研究,提出借鉴吸收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经验,·创新体育文化展示思路;丰富充实体育文化展示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体育文化展示内容;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并存,突出本土文脉精髓特色;广泛开展体育创意人才培训,带动体育文化展示团队发展等措施,藉以对提升创新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2010年首届新加坡青年奥运会为实证分析,发现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体育赛事回归本质:全民参与成为赛事举办的目的,竞技比赛成为赛会的展示平台,同时通过组委会一系列文化教育计划培养年轻人积极的生活态度。由此,从青奥会透视出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理念的嬗变:全球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低碳经济、瘦身规模、城市互动和精英示范是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理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10日南京获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举办青年奥运会为南京首次赢得了直接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城市身份的历史机遇。青奥会是雅克.罗格主张并最终得以设立的新型的青年人奥运会,它以沟通和理解为宗旨,反映了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在商业化进程中流失的原始的奥运宗旨的补救愿望。青奥会具有高度的理想主义理念,这种理念将为南京注入城市升华的元素。青奥会是典范性的国际性赛事,在此赛事及其相应的系列性文化活动的促进下,南京的城市定位应当更为明晰,而青奥会有望成为南京作为古都型城市定位的见证性仪式。青奥会不仅是一种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国际理念的综合体,南京和奥运会的对话将会促使南京实现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二届青奥会举办权落户南京,有关青奥会的研究目前已逐渐成为体育等相关学科及学术团体所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文章正是根据后奥运时期南京青奥会与中国体育发展论坛中,各位专家的报告、发言,以及他们的观点碰撞情状,经客观概括整理而成。问题主要涉及青奥会能为南京带来什么;如何对待南京青奥;南京青奥会的筹办;南京青奥会的定位,以及青少年体育价值观重塑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形象及内涵的研究,分析了青奥会举办对于南京城市形象提升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奥会的举办对于南京城市物质层面提升的影响主要包括:青奥会的举办极大促进南京市基础设施建试青奥产品开发与合作也将有力促进南京市经济的发屁青奥会的举办推动南京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2)青奥会的举办对于南京城市管理层面提升的影响主要包括:可以提升南京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经验;可以提升南京管理城市复杂状况的能力;可以提升南京市对大型活动的推广和策划能力。(3)青奥会的举办对于南京城市文化层面提升的影响主要包括:南京青奥精神成为推动南京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青奥会的举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青奥会可以促进南京城市公共体育精神的培育;青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南京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1,(12):1054-1058
目的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我国后续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硕博学位论文及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结论 1)从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发表源分布、项目支持、完成类型、高被引5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2)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分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衍生风险4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包括:加强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多主体协同机制研究,推进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访谈法、文献法、总结法和例证法对高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目前国内高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赛事举办形式;高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高度重视风险识别工作;当前较为适合我国高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法、结构分解法和故障树分析法3种。  相似文献   

10.
南京将于2014年举办第二届青年奥运会。这将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的又一体育盛宴。与此同时,南京,作为主办方城市,也被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本文将以南京青奥会为例,以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理论为立足点,分析其可能对于南京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0,20(3):74-78
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人们正在开始重视运动行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作者尝试对体育运动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一初步探讨,并对目前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述评,提出了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分析中既要探讨文化差异,又要发现文化共性,假设在不同的领域可以先期展开不同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12.
搏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国内外搏克研究现状,指出搏克研究存在的问题:资料的整理不够充分、方法的运用略显陈旧、研究视角过于单一。搏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资料的不断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和扩大。  相似文献   

13.
王雁  石岩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41-342,345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地学习过程,它是由集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的获得事件或客观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文章将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运动技能类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质测量反思与改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出以往体质测量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选项不当、控制不够以及错位解释,提出次优选项、控择样本、倚重学校和前瞻兼得等4条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康体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事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小康体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康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思辨的方法,从武术显象、武术假象等方面,结合历史资料,对武术本体做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认识,也对武术的本质做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以开以后研究之门。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它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它是综合性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性课程,个性化课程。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院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面谈等研究方法 ,对比研究了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结果发现 ,体育学院学生使用社会 /情感策略的情况良好 ,而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使用的整体水平不高。据此提出必须加强体院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 ,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融入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体操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点,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教学特点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分析,旨在推进体操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齐鲁武术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地域文化视角论述了齐鲁武术的起源与发生发展,以唤起对地域武术文化特性研究的关注,从而为武术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