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辽宁省10所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程度和身体质量指数对身体意象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别、休闲体育参与程度与身体意象乏间关系密切,并且休闲体育参与的费力程度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运动态身体”是克里斯·希林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希林以“肉身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考察,提出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育运动产生社会效应的定位场所.“运动态身体”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希林指出,现代东方体育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丰富“运动态身体”的内涵.“运动态身体”为重新审视体育社会学的合理性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等方法,综述海洋体育学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海洋体育”与“滨海体育”的区别,界定海洋体育的概念;研究表明:海洋体育可划分为“滨海体育”、“近海体育”和“远洋体育”;海洋体育发展特征具有:复杂性与简单性、多元性与运动性、交叉性和本源性、学术性与应用性;海洋体育的发展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促进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质量追求,丰富的休闲方式向着海洋体育休闲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实施身体教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则是实施身体教化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思想内在蕴涵了社会对于身体的教化预期;伴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校体育层面的身体,经历了军国民体育的国家化动员、自然主义体育的生活化回归、民族主义体育的民族化印记、技术教学体育的生产化取向、体质教育体育的物质化痕迹、健康教育体育的权利化突显等历程.无疑,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蕴涵了深刻的身体内涵变迁景象,透过身体变迁景象表达的正是社会变迁的丰富图景.  相似文献   

8.
身体是一种视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从身体开始。体育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类身体缺陷的自我弥补过程。传统体育教育是一种人类教化自然身体、使身体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当代体育教育则是身体被规范化、编码化的"知识身体教育"过程,而且是以"知识身体教育"为主导的活态传承,是一种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是发展身体、解放身体。休闲身体教育将取代知识身体教育,它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生活方式,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回归,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解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育必将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  相似文献   

9.
赵霞  王帅 《体育学刊》2015,(2):77-80
以1995年我国学生体质监测各项指标出现全面下滑为节点,对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认为改革呈现出身体运动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从单维向多维转变中,体育功能的泛化模糊了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199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大纲颁布实施10年间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巨变,大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出现身体运动相对弱化;1997年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大纲减少了实践部分课时,降低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课程标准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理论上尚未健全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新体系,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的欠缺弱化了体育教学实践身体运动的有效性。建议应充分重视体育课程身体运动弱化的倾向,以改善运动不足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存在,生物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对抗身体:竞技体育尚力图腾下的产物,视觉身体:消费时代现代体育兴盛的魅力之源,教化身体: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休闲身体: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和归属。  相似文献   

11.
从身心关系角度,回顾体育运动与身体活动的历史关联,用现象学身体观分析目前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体育活动产生的错误认识。认为:当代思想中对身体的再认识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但应防止其本质特征的消解;体育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的意义,而非身体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12.
人类将逐渐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休闲在我国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在沉思休闲体育与健身、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中试图解读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体育的走向提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身体的谱系——基于西方哲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是体育的载体和基础,身体谱系的建立可以为体育的价值定位提供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追溯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哲学对身体定位的变化,并以这种变化为线索,建构身体的谱系.从身体的谱系中得出:身体与灵魂共同形成了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是人类第一位的存在,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动力,是人成为人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将身体与灵魂协调起来,达到一种平衡,而体育则是促进这种平衡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15.
休闲体育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的休闲体育可以使精神和身体上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山西省职业女性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希望为我国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视角对体育涉及的关键概念野身体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体系对于野身体冶的不同阐述,着重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身体观。文章认为,人的身体永远是被嵌于某一文化体系中的身体,不存在有超越文化的身体,现代竞技体育对于身体有过于强调自然性层面而偏离人文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儒家所谈论的身体是建立在心性修养之上而非自然性本能层面的身体,儒家对身体的理解不是个体性的,而是联系于他人的存在,因此非常重视身体的礼仪实践。儒家身体观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运动的基本精神指向,对我们当今如何看待自我身体以及运动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冯健 《体育与科学》2011,32(3):88-90
传统文化发展中,民族化是对国际化的有益补充,国际化能促进民族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既要保持其民族化,使自己民族体育的主体性高扬不坠,也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体育文化思潮对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身健美娱乐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这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健身健美运动得到了蓬勃开展,期间无不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思潮对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剖析西方体育文化的一些主要思潮来探讨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市场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高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5):112-113,131
通过以动态牵拉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周期性教学实验,对骨发育后期人体身高持续干预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实验组平均增高1.24cm(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基于动态牵拉为主的处方运动对骨发育后期人体身高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切实解决身材矮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