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我国33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术科项目设置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对术科考试项目设置进行调整的方案,以期构建科学、完善、可行、合理的术科考试项目及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全面选拔体育优秀人才的机制,为“选好人、选准人、选对人”的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初衷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我国33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术科项目设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对术科考试项目设置进行调整的方案。以期构建科学、完善的术科考试项目及评价体系,旨在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体育优秀人才的机制,为实现"选好人、选准人、选对人"的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晓莎 《精武》2012,(21):50-51
各高校在体育专业考生的招生都有各自的一套录取方法,择优录取选拔人才。然而,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成绩测试仍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逐步提高体育专业考生录取的文化成绩要求,考试项目内容的设置以及在体育招生测试中扩大素质的内涵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专业、专项与职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天给2007级本科篮球班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几乎所有学生都一口同声地答到:“篮球。”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时下用人单位招聘体育毕业生时总要注明:限招网球、乒乓球、足球……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也要加试不同项目的所谓“专业”。因此,对专业、专项与职业的认识,自然应成为高等体育院校予以考虑的问题。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大致经历了5次大调整。专业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与人们对专业宽与窄的理解以及对大学本质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就业现状相关数据分析发现:1)近10年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点设置总增长率为175%,其中,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点增速过快为613%;2)体育本科专业近10年招生总增长率为122.9%,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增速过快为455.0%,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增速较小,仅为40.1%、52.3%;3)全国体育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形势最好,对口率较高;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较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对口率最低;整体就业形式存在地域、专业、校别差异.据此,提出专业设置控制思路为:1)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应提高办学门槛,严控专业点设置,压缩招生规模;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依托传统院校的专业办学优势,尝试与武警、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并加快该专业办学国际化步伐;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依托部分重点体育院校,以培养硕士、博士精英专业人才为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办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安徽省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项目的效度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对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方法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可能和可行的模式或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社会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体育教育专业在各自的历史时期所遇到的同样问题,目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如何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规格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减少体育类招生总数的前提下.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同时降低审批新上其他有关体育特色专业的门槛;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目前高校专业单一、课程设置陈旧、毕业生难以适应或融入社会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考察了山东省高校各类体育专业的设置、规模及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已大于社会需求,2004年以后培养规模过大的问题更显突出;运动训练专业明后两年的毕业生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应控制招生规模;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应迅速扩大招生规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已能满足优秀运动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各级国办学校的武术教师(教练员)需求,但民办武术馆校是较大的就业市场,应稳定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对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专业仍有一定需求,保持每年50人的招生规模为宜;目前尚未设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但对该专业人才有一定需求量,应尽早设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各方面都体现出“教体结合”在高校中的实行刻不容缓,通过近几十年高校在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上不断完善,我国“教体结合”逐渐走上正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比较分析法,从“教体结合”形成的契机——高校高水平招生制度——学训的管理——运动队项目设置几个方面,对中美高校现行的“教体结合”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两国在发展历史、竞技体育体制背景、结合方式、教练执教水平、项目设置的广度、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并提出建议:(1)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协作关系;(2)健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制度;(1)重视“教”的重要性,解决好学训矛盾;(4)提高执教教练水平;(5)转变运动员意识;(6)完善高校比赛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身体素质考试成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是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体育师资人才的培养,影响着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不断改进考试方法,完善考试制度,合理科学制定考试评分标准,及时总结评价招生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体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招生工作也就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一般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体育考试;体育考试又分为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大项目。本文只分析考生身体素质项目。众所周知,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存在的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雷同,专业口径宽窄不合理,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探索调整专业设置、以体育大类招生,进行通识教育。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和需要,分层次、选方向培养,确立新型培养目标,实施“平台式教育”的新模式。1.专业的培养目标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分钟跳投是高校体育专业招生篮球专项考试中的必考项目,是篮球专项中分值比例最大、技术性最强的一项,以命中率和技术评定来计算成绩。在以往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考生多因此项考试失利,导致丢分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增长过快,超出社会的总体需求;地区布局较为合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迫使毕业生被动改行较多。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统筹规划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杜绝重复建设,加强该专业的宏观调控,以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剖析我国体育院校“非技术性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与录取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非技术性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增设体育加试的内容、评分标准与录取办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分数标准化的改革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中,术科考试成绩的计分方法,造成各考试项目间同一相对位置的成绩评分不能一致等价,难以客观合理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影响了招生录取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1989年至1992年全体体育专业考生术科考试成绩的预备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对术科考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式施行两年,实用效果显著。标准分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合理性;全面推广使用的可行性;对考试成绩合理评价的客观性;提高了招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高考体育是培养祖国体育人才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广东高考施行“3 X”改革,对于报考体育专业的情况,值得回顾思考。 2 当前高考体育专业招生的现状和分析 2.1 施行“3 X”高考体育专业招生的现状 2.1.1 近年广东高考体育专业招生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17.
陶磊  殷绪彬  蔡旭东 《精武》2012,(35):1-2
高校体育特长生因其具有体育优势而在高考中获得成功。但是,当前理工奚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却不能充分发掘这种优势,甚至有部分高校完全摒弃了这种优势。长此以往,理工英高校体育特长生的高考优势将被埋没,有违教育部设置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初衷,严重阻碍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更好的培养体育特长生。成为理工真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显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成为首选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源于唐朝至明清时期实施的武举制度,其本质是一种特殊人才的选拔性教育考试制度。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都是国家考试的组成部分,都用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武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补充,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了大批武艺人才,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是高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高校体育专业选拔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形式、内容、录取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之中各类以格斗运动为主的“武搏”类项目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认为,在课程属性上,主要是以体育专业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两个大类为主,开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各个学校专业发展、师资及场地设施而决定。高校开设武搏类项目,可以更好地优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品德教育,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防身技能。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各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考试项目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科学考查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及其分值比例,专项测试项目的设置与否以及其分值比例和具体考查内容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