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长期以来 ,高校体育场馆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不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资源 ,而且也严重的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和发展。在高校社会化的新形势下 ,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可以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 ,可以兼顾高校体育场馆的教学效应 ,可以创造性地树立高校形象促进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竞赛一直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国家体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内部机制的影响,高校体育竞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建立高校体育竞赛联盟将成为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区域性高校竞赛联盟的价值将对高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剖析我国高校沐育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重心转移的三个层面:高校体育教育思想,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高校体育师资。同时。展望了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四大变化:现代化自主化终身化开放化。  相似文献   

4.
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围绕高校体育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为核心,论述了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必然性,并系统整理出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途径,从而展开了对高校体育产业基本特征的论述。阐明了高校体育产业的推行与实施,是高校体育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是高校体育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是高校体育自我壮大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资源是从事高校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高校体育的保证。因此,如何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向有限资源要效益,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可以通过"紧密型"高校联合体模式、"疏散型"高校联合体模式和"个体型"高校联合体模式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改革的必然产物,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特征有利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大体有三种模式: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高校体育文化,其次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最后具体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它既包含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又包含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要素。正确的遵循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全面体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完整性,有利于全面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有利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舆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校师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媒介,他们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也是传播者。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和引导舆情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高校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高校体育出现新的走向。研究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将对21世纪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加以评述,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生活体育设施功能形态布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卢耿华 《体育科学》2004,24(6):10-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上海城市生活体育设施功能形态布局模式构建。研究结果:1)提出日常生活圈、周末生活圈、节假日生活圈三种基本体育设施布局框架;2)市民体育行为现状:日常生活圈主要以健身为主,周末生活圈主要以休闲体育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主要以特色度假体育为主。市民体育行为倾向:日常生活圈呈现出由传统型向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周末生活圈仍以休闲体育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以更为新颖、丰富的特色度假体育为主;3)城市生活圈体育设施功能形态布局模式:日常生活圈模式以社区为范围.以健身为主要功能。周末生活圈模式以市区为范围,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功能。节假日生活圈模式以长三角都市圈为范围,以特色度假体育为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步法是散打中重要的技术,直接影响着散打整体技术的发挥。研究发现,目前散打步法尚处于较为无序状态,缺少有效的静态步型和动态步法。步法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缺少科学有效的手段,技术严重不足,表现在:步法单一,与拳腿摔等技术配合失调,行进间难以连续发力,步法与其他技法的复合性差。改进散打步法势在必行,应将传统武术的一些步法经过科学训练应用于实战。此外,深入发掘传统武术的其他技术,应用于散打丰富散打技术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9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各球队攻防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2009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各球队进攻能力南昌八一队最强,四川智谷队最弱;防守能力辽宁宏运队最高,四川智谷队最低;攻防RSR值与锦标赛名次具有显著负相关,RSR值越大,联赛名次越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排球优秀运动队15年动态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5年以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急剧下降,至1999年排球运动员人数仅为1985年的40.55%,与人数最多的1979年相比则下降了76%。1985年以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变化表现出两个阶段性的特点,1986—1993年为急速下降期,1994年以来为基本稳定期,但是这种稳定是一种低水平的稳定。东部地区是目前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地区,而我国排球运动队和运动员人数的大幅下降主要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要改变目前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太少的状况,政策与管理体制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摸索出一套适应目前发育不完全的排球市场的管理与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对体育运动领域中情绪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后,认为体育运动领域中情绪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重消极情绪研究,轻积极情绪研究;重主观评价,轻客观评价;重个体情绪,轻团队情绪;重运动员研究,轻教练员研究。同时,对体育运动领域未来情绪研究进行了展望:积极情绪应作为体育运动领域中消极情绪研究的补充;团队情绪应成为体育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情绪评价应结合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BMI22标准体重改进模型为基本方法,以2005年辽宁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采集的辽宁省14个市地城乡38 861名7~18岁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作为原始数据,对辽宁省青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肥胖发生率高于营养不足发生率,城市组肥胖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均高于乡村组;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率高峰为青春发育期;男生肥胖发生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于男生;沈阳肥胖发生率最高,鞍山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力测试与摄像解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家男子举重队占旭刚、石智勇等 9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 ,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抓举测试中一些运动员引膝角度不合理 ,展髋抬体幅度偏大 ;挺举测试中张国政引膝时间较长 ,压力调整不合理。跳步动作是维持接铃支撑平衡的补偿性动作 ,运动员杠铃上送距离较大 ,造成过大的回落距离和速度。占旭刚在挺举 180 kg接铃时杠铃回落的距离和速度过大 ,再加上其退让性缓冲不足 ,下砸力过大而导致动作失败。发力后接铃支撑时 ,人、杠铃压力中心移动过大和 Fz对 X轴出现大的单向力矩是失败的技术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城市街道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161个街道的社区体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 研究,主要结论:1)组织领导机构比较健全,主管领导对社区体育工作比较重视;2)街道对社区 体育宣传不够;3)街道人均体育经费不足,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4)街道内用于社区体育活动 的体育场地设施紧缺,但街道内学校和其它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却大量闲置;5)成人体质测定 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滞后;6)街道内开展单项和综合体育活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Rapid and complete restoration of fluid balance after exerc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especially in hot, humid conditions, when sweat losses may be high. Rehydration after exercise can only be achieved if the electrolytes lost in sweat, as well as the lost water, are replaced. However, the amount of electrolytes lost in sweat is highly variable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although the optimum drink may be achieved by matching drink electrolyte intake with sweat electrolyte loss, this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in sport settings. The composition of sweat varies considerably not only between individuals, but also with time during exercise and it is further influenced by the state of acclimatization. A moderate excess of salt intake would appear to be beneficial as far as hydration status is concerned, without any detrimental effects on health, provided that fluid intake is in excess of sweat loss and that renal function is not impaired. To achieve effective rehydration following exercise in the heat, the rehydration beverage should contain moderately high levels of sodium (at least 50 mmol l -1 ), and possibly also some potassium. The addition of substrate is not necessary for rehydration, although a small amount of carbohydrate (< 2%) may improve the rate of intestinal uptake of sodium and water. The volume of beverage consumed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volume of sweat lost to provide for the ongoing obligatory urine losses. Therefore, the palatability of the beverage is important. Many individuals may lose substantial amounts of sweat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to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replacement fluids and this is more likely to be achieved if the taste is perceived as being pleasant. Water alone is adequate for rehydration purposes when solid food is consumed, as this replaces the electrolytes lost in swea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situations where intake of solid food is not possible or is deliberately avoided and, in these instances, the inclusion of electrolytes in rehydration beverages is essential. Where a second exercise bout has to be performed, replacement of sweat loss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Exercise performance will be impaired if complete rehydration is not achieved.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省大学生1992,1998,2002,2006年4次较大规模体质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大生的体型为“匀称”型,身高水平为“中等”,发育评价为“一般”;身体形态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满分10分;维尔维克指数呈上升趋势;心肺功能呈下降趋势,2006年下降幅度较大;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呈波浪起伏状态,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2002年最好,1992年次之,1998,2006年较差。建议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