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 ,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 ,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 ,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 ;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 ,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 ,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亮  邱月婷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81-81,9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为我国体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学校体育如何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策略,这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学校 体育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由于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干 扰,中间曾经中断了几十年的联系。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又再度 波及我国。如:健康教育论、体力论、快乐体育、生涯体育、方法论等等,这些对我国学校 体育教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学术理论、观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中借鉴的不多,“运动文化论”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理论在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中有着广 泛的基础,要想真正了解“运动文化论”的本质以及日本战后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 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有必要从战后日本学校体育的改革谈起。  相似文献   

7.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智主义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经过选择、改造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动力。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将会发展完善为“一元指导、多元并存”的体育思想体系,并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西方体育从19世纪作为“强种卫国”的手段“引进”到我国以来,西方体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全球化的加剧,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已成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面对现代体育对我国国民的意识、观念以及价值观的渗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体育环境的评价基本都是从环境本身出发,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对比对环境的优劣进行评定。文章从大学生主观角度出发,将高校体育环境各组成部分作为因子设计问卷,对江苏省的十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体育环境的硬件环境要好于软件环境建设;男生对高校体育环境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女生,女生对体育环境要求高,比较挑剔,接受程度低于男生,特别是在利用学校资源获取体育信息方面明显落后;三年级学生对高校体育环境的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2.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立 《湖北体育科技》2000,19(3):6-8,12
体育健身、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产业的独特性复杂性,进而导致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其管理与运作的多样性与技术性。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琼 《体育学刊》2003,10(4):95-97
在分析传统体育课成绩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绩评定应包括健康、“三基”、爱好及特长评价3个部分,进而建立了以标准分为基础,能表达学生体质和爱好及特长的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对科学、有效地评定学生体育成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內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妻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优势和任务,并对高校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访问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分析了大学生对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认识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内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要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能力亟待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中兴 《体育科技》2001,22(1):85-88
为了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新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出发,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艾珊 《体育科技》2005,26(1):90-92
通过深入分析体育教学的内在特点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制定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