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论国家竞技思想及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与科学》2002,23(1):47-49
面对竞技"重物轻人"的倾向,分析<我的执教之道>"授技育人"的训练思想及"人球皆练"的训练方式,提出未来国家竞技思想,应从"物本位"转向人物并重,更重人的"育人夺标"的思想;其方式,应转向"物"的训练与"人"的修炼相结合的竞技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竞技的物化与升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宋继新 《体育科学》2001,21(3):35-37,4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提出:竞技的“物化”是人们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成绩和报酬的--重物轻人的倾向;竞技的“升华”是探求人、竞技、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理念;对二者的研究是为了促进竞技的重心由“物”转向“人”。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视角,探寻竞技对秩序的追求由群体本位阶段到个体本位阶段,再向类本位阶段过渡的历程,阐述国家和谐竞技观构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树立“育人夺标,和谐世界”之国家和谐竞技观的4项具体对策:在坚持马克思类本位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竞技文化、依法治体、以德治体和变革运动员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国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偏重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成绩和物质奖励等“物化”成份的研究,而忽视同步提高其精神力量和道德水准的问题,本文提出树立“夺标育人”的竞技新思想,以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群协作能力,促进国家竞技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地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过渡。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决定比赛成绩因素的竞技能力的认识,进一步梳理并提出了其在选材、训练和参赛中的“择优”思想与方法,并从竞技能力开发的“择优”思想与方法的认识基础、指导方针和实施内容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择优”思想与方法的基本原则与实现途径,就是在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参赛中,突出不间断的“择优”思想,达到“优中选优、优中强优、优中展优”。竞技能力开发的“择优”思想与方法,可简称为“不断择优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人性化的竞技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庆玲  刘伟 《体育学刊》2004,11(1):127-128
分析了《竞技教育学》中关于育人夺标的理念,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理论,运动的竞赛、选材、教学、训练、恢复和评价结合的方式,探讨构建未来业余化、人性化和社会化的“新竞技”,以此寻觅竞技中迷失的主体,复归它失去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宋继新  贡娟 《体育学刊》2004,11(1):7-10
针对国内体育“重体轻育”、竞技“重物轻人”的倾向,探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的思想、原理和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竞技运动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辨析,即:“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在探讨竞技体育中“以人为本”思想时,应更多的关注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价值所在,在竞技体育中真正反映“以人为本”的价值与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田径运动的"三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和趣味性,即田径运动的“三重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片面强调田径运动竞技属性的“物性”认识误区进行剖析,提出认识田径运动性质应该坚持“‘人’、‘物’并重”,“以人为本、三维审视;三性育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竞技教育学>提出"夺标育人"的竞技思想,探索人文与科学融合的竞技原理,构建由运动竞赛、选材、教学、训练、恢复、评价和管理"七合一"的竞技教育过程.这是超越低层次的"生存竞技",向"发展竞技","享受竞技"的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12.
教练员的训练工作要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做运动员大量的思想工作,激励运动员内在的积极性,从“被管”转向“自管”,从“练我”转向“我练”,激活运动员体育训练的内在动力调节系统,以保证训练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体育的观念转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的时期,高校体育要实现几个观念转变:高校体育的研究对象应从人的体育运动,转向体育运动中的人;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应从单纯的生物观点,转向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的参与形式应从“看、听、议”,转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高校体育的健身方法应从竞技体育标准,转向注重发展心肺机能;高校体育的工作中心应从以教学训练为中心,转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集教学、科研、健身、训练和康复为一体的高层次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4.
国家竞技文化的自觉与重构是揭示国内竞技重科技、轻人文的问题,创建以“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为发展思想;以政府、市场、社会、教育、集体和个人多元治理为发展方式;以科技、人文、政治相融合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运动人才为目标的生态竞技文化体系。这对于建设体育强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琦 《体育学刊》2011,18(6):1-5
作为老一辈体育学者,林笑峰教授的体育思想自成一家,独具特色。林笑峰体育思想可以集中概括为辩证的真义体育思想、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超前的竞技教育与竞技科学思想、创新的育人思想。林笑峰体育思想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所散发的学术影响力非同一般,对于我国的体育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寻常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建竞技教育学试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完善竞技理论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人才,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等,论述了建立竞技教育学的意义和以“育人夺标”为宗旨,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依据,以运动竞赛、选材、教学、训练、恢复和评价为主体的竞技教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古奥运会的"神圣休战"到现代奥运会追求和平,皆证实了教育与秩序是奥林匹克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竞技文化发展的品质.当今,为了抵制竞技异化,要充分认识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教育和秩序的价值理性,以此构建"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和谐竞技文化;并主动变革竞技思想及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从而实现人在竞技中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从竞技训练的终极意义上来讲,训练是发展人的一种手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竞技训练存在的价值来讲,训练是践行一种积极向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诠释着竞技体育的公平、平等、竞争的伦理精神。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的泛滥、功利主义的强化、衡量竞技训练的价值偏移等异化现象,使竞技训练具有的伦理意蕴日益被侵蚀。从伦理学视域角度批判了当前竞技训练的异化现象,目的在于从理念和思想上寻找训练中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