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具有文化、体育属性,从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其文化定位问题又是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为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2.
以客观把握武术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立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学科的概念内涵入手,对武术学科建设的未来走向进行理性展望。在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成为单个学科发展普遍选择的学术环境下,在打造武术学科自身特色成为必然趋势下,武术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逐步呈现以下特征:武术学科的主体构成将朝着多元化态势发展;武术学科的目标定位将逐渐凸显出清晰的层次性特征;武术学科的知识创造将更注重科学性研究;武术学科的建设成果将会与专业建设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实现与其相对应的具体历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的不同影响决定武术价值定位的实现.传统武术应重视文化的保存;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争是历史的必然;应理性看待传统武术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邱伟  刘哲 《精武》2011,(A1):81-81
对美学的研究,古今贯通、中西汇融可谓博大精深。美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丰富多样,比比皆是。其理论成果也是多角度、多范畴的学科交叉。武术美学是武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美学理论中定位传统武术美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武术舞台剧的发展历时20余载,是一种新兴的武术文化产品.武术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所赋予的功能使命,现今,武术的多元化发展路线已逐渐清晰明朗,社会对武术功能体系价值定位和取向的侧重,决定了武术发展的方向.武术舞台剧就是在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的,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许多阻力,如中西文化的差异,跨行业的融合等.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文章对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希望为武术舞台剧表演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尽管我们相当重视学校武术教育的普及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始终不高.究其原因:(1)武术教学内容单一;(2)各学习阶段武术教学内容的衔接脱节.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了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学五步拳的现象.武术现已成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严谨的学科体系,在教学上就需要像其它理工学科一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遗憾的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授中并不是按照常理出现的,即自身的内容并没成为体系,缺乏系统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部分学生武术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调查并以之与多所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对比,进而研究武术教学内容系统出现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武术演艺是武术与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武术的娱乐功能、商业价值的凸显;更是武术文化价值的重要展现形式,武术演艺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武术演艺也为当今的武术学科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它更加体现了武术的一种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是当代武术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武术学科的研究内容,对武术的概念与分类、武术的学科体系框架、武术产业与市场、武术管理、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技法和技理以及武术的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武术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被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文体活动,武术本身具有文化和体育的双重属性,有了这样的属性,自然也就有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文化定位问题涉及到保证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武术教育按照学科定位来讲,属于人文学科,武术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体现一种审美感,这也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武术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道德范畴的教育可算是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无形之中也是一种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传统武术发展的多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层面并拓宽了研究视域;传统武术的发展应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中国文化特色之路;要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就要培养指定传承人,保护他们成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燃眉之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应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人数比例、学生场地器材满意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学生兴趣、学生对武术不同项目喜好和武术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开展存在以下不足:1)武术器材较老旧;2)武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3)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喜好胜过现代武术套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3点可行意见:1)体育学院做好体育器材新旧更替工作;2)武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学生些传统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视野下对武搏会的文化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搏会展示了各国在搏击项目上的精彩表现,文章在全球化视野下分析了各国搏击不同的文化内涵、思想和中外搏击发展模式的差异以及政府、经济各方面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给政府敲响了警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培养后备人才,来改善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打片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法之一,武术不仅具有技击的特性,而且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体现着武德——武术的灵魂。当今社会道德沦丧,国民道德素质下降,亟需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武德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建设社会道德准则。武打片也是传播武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广大的受众并且对武德的宣传起促进作用,加快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武打片中的武德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以世界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眼光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以便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研究。同样,近年来,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尤其受到"外来武术"的冲击,令其发展更为艰难。为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进行研究,结合中国武术与外来武术的对比分析,提出"世界武技中国化"的观点。武术发展过程中应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并通过研究与分析外来武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实现世界武技中国化,进而力争达到中国武术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Wushu, also known as Kung Fu,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 It also symbolises the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and their pride in their history. Wushu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nationalism after China's various defeats at the hands of foreign imperialist power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through martial arts film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artial arts films helped to construct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the Chinese. They also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making it a symbol of indigenous virtue and strength. From the late 1960s, influenced by a defensive strain of nationalism, Chinese film-makers began to adopt a new approach to the portrayal of Wushu. Martial arts films were endowed wit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evolved as a uniqu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Several decades later, martial arts films still retain at their core a sense of ‘Chineseness'. From Bruce Lee's Fist of Fury to Donnie Yen's IP Man,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have demonstrated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lace of Wushu in Chinese nationalism,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ism on Chinese cin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