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方法:编制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以此为调查工具,对成都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8个运动项目450名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学生食物构成以粮谷类、蔬菜类、肉类为主;能量来源比例不合理,脂肪供能过高、维生素B1缺乏、铁来源不合理,女生锌摄入不足。结论: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动物源性铁、维生素B1和锌的摄入,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群  王晨 《体育科研》2015,(2):64-67
通过对备战第12届全运会期间上海U18青年女足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膳食营养调查,分析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发现:(1)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蛋白质及脂肪摄入过多;(2)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现象较普遍;(3)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摄入尚可;(4)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胆固醇摄入过高;(5)上海青年女足运动员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6)食堂在烹饪时间、烹饪步骤及食品品种选择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一所运动技术学院体操运动员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一所运动技术学院体操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以增强他(她)的体能,进行了一次营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摄入动物性食物太多,而植物性食物,尤其蔬菜和水果太少。摄入脂肪过多,但糖类过少。膳食Ca、Fe和Zn摄入过少或不足。VA、VB1、VB2和Vc摄入不够,且尿生化检查表明Vc缺乏。暗适应测定显示有VA缺乏。10-15岁组男性中有67%,女性18%,而16-22岁女性组中有20%的HB低于参考值。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调整。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散打队运动员减体重期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上海市散打队在赛前减体重期间的膳食营养状况,以指导运动员在减体重期间合理膳食及科学减体重提供依据,对上海市散打队15名队员在减体重期间的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降体重期间,运动员普遍存在膳食总热量摄入偏低,糖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膳食制度不合理,三餐热能分配及加餐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赛艇队的膳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合理膳食。方法:用称重法对赛艇队全队24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个训练日的膳食调查。结果:运动员的每日总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来源中的脂肪摄入量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三餐的能量分配不合理;优质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A、VB1和VC摄入不足。结论:湖北省赛艇队队员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均衡,膳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应予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摔跤队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梅  曹佩江  陆鹏 《体育与科学》2006,27(6):90-92,84
研究目的: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与膳食营养在竞技体育中重要位置不相适应的是运动员膳食的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它长期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训练后的恢复。本研究通过调查备战十运会的江苏省摔跤队的膳食状况,对其做出评估,为平衡膳食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食物称重法,称量并记录每个运动员所吃主副食的熟重、剩余重量,计算出所吃食物生重。记录运动员饮水量及营养品服用量,用软件计算出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及食物构成。将计算结果与运动员每日膳食营养供给标准,食物摄入供给标准进行比较做出合理评价。研究结果:江苏省摔跤运动员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多不合理,碳水化合物78%不足,56%的运动员脂肪和蛋白质超过推荐标准。中餐、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超标比例较高,早餐不足。运动员各种矿物质摄入都超过推荐值,运动员的维生素摄入相对不足,VA、VC、VB1、VPP不同程度地缺乏。运动员每日的摄入量变化很大,最大幅度可达到83%。运动员进食的多少与运动量、运动强度、饭菜的内容以及个人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它长期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训练后的恢复。通过调查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膳食状况,对其做出评估,为平衡膳食提供依据。男子赛艇运动员晚餐的能量摄入较高,早餐不足。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质超过推荐标准。运动员各种矿物质摄入达到推荐值,运动员的维生素摄入相对不足,VA、VB1、VB2不同程度地缺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陕西师范大学两个班学生进行了营养摄入与24小时能量消耗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植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纤维素摄入轻微的缺乏,钙摄入量不足,女生铁及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并存在零食摄入过多和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女生能量摄入过多,男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建议改变膳食结构,多摄入蔬菜及豆制品,适量摄入动物内脏等食物。  相似文献   

9.
在备战十运会的过程中,对山东省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膳食进行了调查,并且利用“运动员及大众膳食营养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发现赛前运动员膳食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为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和调整赛前状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运动员存在膳食摄入结构不合理现象,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高,部分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  相似文献   

10.
梅蕾放 《游泳》2005,(3):45-47
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育(高水平)加试又要开始了,参加加试的学生一般在测试前都会有一个大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这期间学生会出现一定的运动疲劳状态,如不及时调整并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势必影响体育考生的加试成绩。因此,在体育加试前的训练期,要通过科学的营养手段来促进其疲劳的消除,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在此期间,教练员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机能状况,为其提供合理的营养。一、合理调配营养供给比例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包括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6大类。(一)首先应确保足够的主食摄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对"体质论"和"技能论"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师教学成就的不利影响,并剖析了由之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技术健身的体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高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结合快乐体育教学等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析体育组织的体育公共关系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公众导向观念。它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立足体育组织的长远发展,追求体育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它在优化体育组织内部环境的同时,对体育组织外部环境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课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化、文明的提高 ,体育课所承担任务也相应改变 ,在世纪初体育与健康课已开始逐步取代体育课 ,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新的课程所承担的任务也随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文化学的角度对中西方体育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深入研究体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其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