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经验,认为体育院校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和条件,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体育学院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1-2004年周期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横向比较,总结竞技体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指出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大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通过我校近几年试办高水平运动的训练成果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在培养优秀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是能够办好运动队,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学院作为体育界高等学府,有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崇高责任。体育学院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体育学院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体育院校具有多学科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有较完善的科学设备、教学和训练条件,因此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必需,而且是可行的。但是,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这个“高”字的标准如何,笔者认为高水平运动队的标准旨在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队的全体成员的学历和学识水平要达到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规格;二是单项运动技术要达到省级、国家级,其中少数接近和达到同一项目的世界水平标准。本文试图从如何办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佰虎 《体育世界》2008,(10):55-58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福利待遇由国家大包大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为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竞技体育跨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日渐突现出来。影响了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本文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福利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的主要问题,旨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结构及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结构及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剖析,目的是要突破过去体工队申体校办竞技运动学院的局限,提倡高校与优秀运动队,特别是与体育院校联办,逐步建立起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和教育为支柱,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横梁的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教育与体育体制的分离,训练经费不足,教练员既从事体育教学又从事业余训练而致负担过重,运动员的先天不足、就业困难与体育科研力量薄弱等影响因素,并指出只有发挥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使竞技体育院校化,解决引进和培养优秀教练员等问题,才能加速推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并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大措施。四川省是一个经济和竞技体育都相对落后的地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尚未进入四川竞技体育的主流。文章通过分析四川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探讨其发展时策,为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全国十四所专业体育学院及教育部批准的十七所试办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队生源结构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和论述,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运动员整体年龄结构、运动技术等级等方面,体育院校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生源结构更为合理;传统的招生方式和单一的生源,加之学训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与世界高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文章通过对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现状特点,为高校高水平跆拳道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正逐步承担起世界高水平竞技体育竞赛的历史使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点之一。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大学体育竞赛和国内高校高水平竞技比赛中,竞技话语权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1.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优秀运动队与高校联办模式,是当前办高水平运动队一种效益最佳的模式,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世界强国发展,必须走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度专业化的竞技运动离不开文化教育的支撑,从 50年代起我国优秀运动队 及其文化教育就如影随形,文化教育为竞技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在经济体 制变革的新形势下,源于旧体制的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优 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应顺应教育多元化的趋势,重新确立自己的定位,重点发展基 础教育,高等教育部分则应实事求是,走联合、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的分析,重新确立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体坛土的“新生事物”,故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与探索。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思想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一)必须重视思想教育;(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三)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思想教育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10余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管理出成绩,管理育人的角度,结合本校办队的实际,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与努力方向,以期1997年与“世界大运”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是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连贯性不强、纵向衔接不畅、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对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不足等现象的体育课程建设模式。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贯彻“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环节,尤其对培育实际参与体育强国以及“立德树人”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意义十分重大。鉴于体育课程一体化存在的建设困境,坚持问题导向,从现阶段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入手,重点研究一体化课程实践运行面临的制度困境、实施困境以及监督困境,发现目前课程一体化建设正陷入制度困境、实施困境以及监督困境之中,其建设受制于认知不统一、内容不统一、队伍建设不统一。为此,基于对困境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实践路径,即从统一目标上加强理念层面的顶层建设,从统一教学上加强内容层面的顶层建设,从优化监督上加强监督层面的顶层规划。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高校面临而又被十分关注的“定位”和“条件”问题;通过研究世界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以及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影响,说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现实社会的要求;并且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高水平运动队的“定位”,同时,对存在的困难做了实事求是的剖析,提出了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措施,去克服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在回顾历史及对上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管理分析的基础上,透视转型时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的各个必要环节。在管理体制建立、竞赛体制改革、开拓资金筹措渠道以及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新时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2  
王波 《体育科学》2000,20(4):15-21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管理因素的研究,得出两国在主要管理因素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扬弃中,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系,为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制度,尽快与国际接轨,为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制度,为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程度,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我国高等学校竞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和实验,分析了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应顺应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多元化的潮流,重新明确以基础教育为中心的基本定位,为优秀运动员基本素质的均衡发展服务;高等教育部分则应因地制宜,有的可将其职能还给普通高校,有的应联合办学,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