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对柔道运动员和一般大学生进行了性别角色类型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男柔道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均无显著差异,女柔道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呈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柔道运动员在双性化和恰当定型两种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等级柔道运动员在性别角色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下,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为基础,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且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一到两项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柔道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校园体育,阐述柔道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为促进柔道校园中国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褒奖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本文是对学生的训练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从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阐述了褒奖法在柔道训练中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柔道比赛中,运动员可用投技,寝技技术直接得分,也可根据比赛中实战变化利用寝技技术将对方压成背部着地而不被对方腿部缠绕住自己的躯干或腿,进入固技十秒以上至25秒之间获得得分或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也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迫使对方认输来获胜。毋庸置疑,寝技是柔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些运动员投技优于寝技,而另一些运动员则更擅长于寝技。因此,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时,寝技技术的训练使用与投技技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申 《体育师友》2016,(5):28-30
通过观察法对比赛中柔道连络技技术使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查阅及柔道竞赛规则分析,确定柔道连络技技术的技术分类;同时结合实际训练经验,认为柔道连络技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全面化、合理化原则;在实际训练中应确立"技术树"概念,合理科学地培养柔道连络技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观察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0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中的八个不同级别选手,在比赛中技术动作连络技术运用取得很大优势,进而浅析技术动作之间的连络运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不可预测性,通过详细的统计学分析,阐明女子柔道运动中比赛级别与运动损伤部位的关系,为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队医改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发现比赛级别与相应的运动损伤部位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是造成相应部位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弘  邢文华  王利群 《体育科学》2004,24(3):15-16,19
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女子柔道队、天津女子柔道队、北京女子柔道队和山东省滨州地区女子柔道队共 6 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测试了 5 6项指标 ,包括基础指标 4项 ,形态指标 35项 ,机能指标 5项和身体素质指标 12项。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得出有效反映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的 11项指标为 :上肢长、起桥推 /体重 ,立定跳远 /身高 ,胸围 /身高× 10 0 ,4 0 0 m跑 ,肩宽 /骨盆宽 ,握力重复 /最大握力× 10 0 ,心功指数、肺活量 /体重 ,立位体前屈 /下肢长× 10 0和转肩 /下肢长。  相似文献   

9.
论柔道得意技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员得意技(绝招)运用得熟练,比赛中的成功率就高,对对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柔道运动员选择好自己的得意技(绝招),并且运用娴熟能克敌制胜。1柔道运动员如何选择得意技初学者在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基础后,教练员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形态、机能、素质、专项素质、专项成绩)选择并设计他的“得意技”,从而在训练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督促、强化练习。多练,达到量的积累从而使之形成自己的得意技。2如何练成得意技首先得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决心把所选择的这个适合自己的技术练好,成为自己的绝招,这就需要运动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孜…  相似文献   

10.
24名国家健将级优秀运动员,包括了中跑、羽毛球、柔道各专项,在跑台上进行逐级递增极限负荷运动,测得最大吸氧量Vozmax,并于实验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清LPO含量及血清SOD活力。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一次极限运动后血清LPO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无显著性改变;两者的变化在各专项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皆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跑、羽毛球、柔道等项目运动员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不存在项目的特点;并推测长期的专项训练可能没有获得自由基水平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次极限运动对运动员体内的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名国家健将级优秀运动员,包括了中跑、羽毛球、柔道各专项,在跑台上进行逐级递增极限负荷运动,测得最大吸氧量Vozmax,并于实验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清LPO含量及血清SOD活力。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一次极限运动后血清LPO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无显著性改变;两者的变化在各专项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皆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跑、羽毛球、柔道等项目运动员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不存在项目的特点;并推测长期的专项训练可能没有获得自由基水平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8年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产生原因,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以及预防的措施,结果表明: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部位多以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等部位;软组织损伤类型发生率较高;同时,赛前训练周和综合实战训练是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发生率的高发期。因此教练员应积极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高原训练规律,国家男柔的18名队员到昆明进行了20天的亚高原训练.为观察高原训练的效果及影响,在高原训练前、中、后分别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显示:①20天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血色素平均水平由150.8 G/L升高到156.7 G/L,最大摄氧量平均值由43.3 ML/KG/MIN升高到53.3 ML/KG/MIN;②平均体脂%下降了0.8%,平均体重下降了1 KG;③平均力量增加了12% ~15%;④平均最高无氧功率下降了27.3%.结论:1)20天的亚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柔道运动员的有氧耐力;2)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亚高原训练一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3)高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控降体重;4)训练强度不足等因素可以影响无氧功率测试结果;5)高原训练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下高原后第一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比赛中战术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新艳 《体育科技》2006,27(4):42-4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和观察法,以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比赛中战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战术运用的基础、类型、表现形式和效果。结果发现:我国女子柔道战术运用的基础是外在基础、内在基础和技术基础;其类型有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规则战术三种,表现形式有直接抢攻战术、待动抢攻战术、防守抢攻战术、移动防守战术、侵人犯规战术和时间犯规战术六种;总体运用效果是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成功率最高;待动抢攻战术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126名优秀柔道运动员首场比赛发挥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首场比赛抑制现象”是柔道项目运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优秀柔道运动员中的发生比例为32.4%,并呈现出比赛压力越大,越易于发生该现象的趋势;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过度紧张,另外还有不了解对手且思想保守、比赛状态不好、比赛准备活动不当、战术准备与安排不当等因素;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相观察法,对国内女子柔道大赛、欧洲系列赛(法国站、德国站、匈牙利站、荷兰站和意大利站等)的录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基层带队所积累的经验,对柔道运动中常见的跖骨关节扭伤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8.
柔道运动发展趋向高强度、高对抗,更加强调运动成绩的优异。而在柔道运动项目的比赛时受对手、场地、灯光、观众等众多外部条件的影响。模拟训练指导思想应结合人体发育规律、项目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来确定。科学合理地模拟训练对于一个柔道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江苏省柔道运动员模拟训练的实际运用方法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柔道运动员的模拟训练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更加有效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柔道运动员模拟训练时期的训练,供柔道广大同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2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强度训练期的某些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睾酮/皮质醇能较好地评价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血红蛋白是反映柔道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血肌酸激酶基本能较灵敏的反映柔道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以及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情况;血尿素在以强度为主的柔道赛前训练中不是敏感的疲劳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素质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训练实践,就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意义;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