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新的体育课程时间观要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仅靠每周2-3次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节、7-9年级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进程决不仅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应当包括学生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与社会企事业的体育联谊活动、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视体育活动时间为体育课程的延伸,充足的时间资源是体育课程达标的保证,体育部门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资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省职业院校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推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落实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深化职业院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与课外群体活动配合起来,科学地安排学生每周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才能增强体质的需要。几年来,我就如何在高校的一个系开展课外群体活动进行了探讨与尝试。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下,只要认真去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走班制活动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量,学校每周为一、二年级安排了4节体育课和1次课外体育活动,四、五、六年级安排了3节体育课和2次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我们把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改为以2个年级为组织形式的俱乐部模式。全校共设置了3个层次的活动俱乐部:五、六年级8个班为高段俱乐部,三、四年级8个班为中段俱乐部,一、二年级8个班为低段俱乐部。经过师生的推荐整合,每个层次都成立了11个俱乐部。教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2011,(9):6-6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 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质和学习成绩,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从1979年6月开始,在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跟综对照实验。实验班每周上四节体育课,每天安排半小时的早锻炼,对照班每周上两节体育课,不安排早锻炼,“两操、两活动”两个班均照常进行。实验班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一小时。  相似文献   

7.
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00,自引:6,他引:194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我国约有86%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4%的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我国77%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我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比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通过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等措施,改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改善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进波 《体育世界》2007,(11):30-3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大学城校区和校本部的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或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以羽毛球、跑步、篮球、散步为主;场地器材不足、条件差,没时间,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等问题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时间偏短特别是女生。提出了鼓励组建体育俱乐部,加强组织管理,改善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是一切体育课堂活动之外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是学生在课堂时间之余从事的一些运动和活动。通常体育课堂教学中,课程安排相对集中、训练运动时间安排少、内容枯燥乏味,单纯依靠体育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就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学习压力、电子产品、怕苦怕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体质下降,成绩下滑,健康状况堪忧。因此,学生在接受正常体育教学以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充实自己的健康体验,而这就需要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的结合。该文从课外体育的角度对其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认识到课外体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县一些学校,开展了以达标运动会贯穿全期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校以达标为中心的群众体育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了,达标率稳步上升;学生每周二至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真正得到了落实;纠正了过去把体育课上成达标课、测验课的倾向,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体作法: 一、由学校体育卫生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全校达标活动,负责制定竞赛计划,安排时间、项目、场地、器材等。二、分年级成立达标领导小组,任课体育教师任组长,由学生会干部、各班班主任、体育委员组成。负责该年级的达标运动会。三、达标运动会在一个学年度进行。每学期划分六个比赛阶段,每三周为一段。将《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交际结友为目的的动机占有较大比例;低年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度和时间比较合理;学校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实施的力度不够.结论:协调好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加大运动技能的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正> 长期以米,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习惯于用“两课、两操、两活动”来概括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把“两活动”解释(或理解)为“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我觉得,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1979年5月,在扬州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了“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要求,并指出“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而后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又重申学生“每周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潞城一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上态度较积极;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偏少;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方面,以球类、跑步和健美操居多,且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等;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学业紧张,缺少运动伙伴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测量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商学院2004级362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进行了四年跟踪测试。结果发现:1)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四年中总体上表现为从“高起点”向“低收尾”发展的趋势;2)一、二年级“三自主选项课”的教学改革、将课外俱乐部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体育课程考核等措施,客观上满足了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起到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到了三、四年级时,课程体育要求过低、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过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4)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不达标”的人群主要由营养不良与肥胖学生组成,所占比例达到75%,而在采用即将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中,不迭标人群进一步扩大,由于耐力素质“不达标”而导致体质健康“不达标”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高达76.56%。  相似文献   

15.
邱岚 《体育世界》2008,(7):14-15
现今各高校为丰富大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纷纷开设了课外体育俱乐活动。但有时学生的锻炼效果不是很好,情绪不高,积极参与性不强,特别是对女生而言。而开设课外健美操俱乐部活动,把减肥、健身、塑形这些女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放在首位,把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科技大学1-3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健美操俱乐部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其促进锻炼效果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李华 《体育科研》2010,31(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各学年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入学新生体质水平逐年基本保持了稳定;有体育课程的年级学生体质水平明显提高;三四年级课外锻炼和体质水平情况不太理想,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体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学校体育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强调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升为2节,高中每周2节提升为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近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达标活动学生入学后,以教学班为单位,以达标项目为内容,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由任课体育教师承包辅导,每周利用三次课外活动时间,分组轮换练习,尽快使每一个学生达标。二、以年级为单位,男女生分开编班,开展专项活动达标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继续练下去,往往使他们感到乏味,失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了解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对初中生体质水平产生影响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将1995-2014年间5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13-15岁初中学生的肺活量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均值每5年分别进行两两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并将每一阶段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统计结果与1998-2014年相应阶段武汉市体育中考项目进行对应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中考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和多种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应试教育"现象,且在参加中考的年级更为明显。建议科学设置体育中考项目,可设必测和选测项目两类,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应避免初中体育课"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急功近利做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