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大鼠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的建立,研究运动性心脏肥大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及运动对心肌细胞的影响,为运动性心脏猝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氧训练组大鼠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体积增大,有轻度肿胀,基质尚均匀,嵴排列规则密集,结构清晰完整,线粒体膜完整。细胞核增大,核周间隙略增宽,核质均匀,核膜完整清晰,染色质均匀。肌丝排列整齐,数量增加,肌小节明暗带相间,结构清晰,肌膜完整,闰盘整齐,呈台阶状;而过度训练组大鼠线粒体明显肿胀,基质溶解呈现空泡变形,嵴排列紊乱,融合甚至消失,线粒体膜被损。细胞核不规则,核膜明显内陷或皱缩,核质不均匀,染色质凝聚,异染色质在核边缘聚集。肌丝粗细不均,部分肌丝呈节段性变形,闰盘出现明显扩张,部分闰盘不成形。结果提示: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心脏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发生生理性肥大,而长期的过度负荷会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与衰老相似的病理性改变,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引起运动性心脏猝死。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对游泳运动后的大白鼠施以高压氧,观察其心肌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施以高压氧的大白鼠心肌结构恢复到训练前的水平,心肌组织毛细血管丰富;心肌细胞糖元增多,线粒体发达,肌原纤维排列整齐。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发生与转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发生、转归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本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运动心脏,观察了经过12周耐力训练及完全停止运动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新一代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方法对心肌活动细胞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钙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耐力训练后,心肌活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静息值无显性改变,心肌心缩时其游离钙浓度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心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衰安静组(HF-sed)和心衰运动组(HF-ex)。Sham和HF-sed组大鼠在鼠笼内安静饲养,HF-ex组进行10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实验结束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获取自主神经功能,行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交感神经节NET mRNA和蛋白,心肌总NET、膜NET和胞浆NET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HF-sed组发生病理性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P<0.05),心肌和血浆NE升高(P<0.05),心功能下降(P<0.05);分子生物学测定发现,心脏交感神经节NET mRNA表达下调(P<0.05),心肌总NET和膜NET蛋白下降(P<0.05),胞浆NET升高(P<0.05...  相似文献   

5.
运动心脏重塑的发生与转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发生、转归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作者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运动心脏,观察了经过12周耐力训练及完全停止运动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新一代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方法对心肌活细胞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钙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心脏超微结构和胞内钙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改变,心肌收缩时收缩结构钙可获得量增多,构成运动心脏心肌收缩性、氧化代谢及自分泌功能增强的重要细胞机制。完全停训后,运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心房特殊囊粒,心肌线粒体及毛细血管结构适应性改变的消退证实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具有可恢复性,区别于病理心脏。  相似文献   

6.
1.实验方法1.1 实验材料 雄性SD大白鼠体重200—220g,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成游泳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在自制桶式游泳池中游泳,游泳池高0.8米,直径0.5米,水深0.3米,水温30±2℃。运动组实验前三天进行每天一次、每次30min的适应性游泳。随后禁食一夜,次日作无负重力竭性游泳,力竭后取出进行心脏穿刺取血,以肝素抗凝。对照组按正常条件在笼中饲养。1.2 测定方法1.2.1 红细胞膜的制备采用Pearson方法并加以改进,离心沉淀后的红细胞按3:1体积比加入磷酸缓冲液后溶胀,溶血液在高速低温离心机上离心(10000r)40min,移去上清液,沉淀物用上述缓冲液同样离心3次,即得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动物模型制备 雌性SD大鼠,12周龄,自由饮食,控制室温20℃左右,光照12小时,游泳水温29±2℃,固定时间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确定动情周期,并将大鼠随机分组。其中实验1组每日进行力竭性游泳,直至动物处于持续动情间期状态,实验2组和实验3组为动物处于动情间期时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室肌胶原纤维的组成、分布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运动负荷下心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选用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运动负荷组和超负荷组,每组12只.各运动组训练满8周后,分别取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乳头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制片,用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发现对照组胶原纤维走行及分布均匀;一般负荷组胶原纤维增多,在细胞周围呈环状分布,胶原纤维鞘上纤维母细胞增多;超负荷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在心肌细胞周围呈条索状广泛分布(P<0.01).得出结论:胶原纤维结构改变是很多心脏病理状态的重要特征,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心肌结构发生明显改建。  相似文献   

9.
采用递增负荷耗竭运动模型为急性缺氧应激源,观察了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组织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变化和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心肌能量需求过高性缺氧应激后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含量分别增高140.9%和39.4%(P<0.01和P<0.05),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降低61.6%(P<0.05),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呈缺氧损伤性改变。研究提示,急性运动缺氧应激后心肌组织和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变化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长期运动训练使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即所谓“运动员心脏综合症。”这一改变是正常适应或病态还有所争论。自1952年Langner等开始研究高频心电图(Hi-gh Frequencg ECG)以来,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高频心电图具有普通心电图所不能反映的高频成分,并在普通心电图尚未显示异常之前先期出现。可灵敏地反映心肌供血情况,是早期诊断隐性心脏疾患无创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有强烈诱导血管生成和修复血管损伤的作用,故其在心肌中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判断运动对心脏侧枝血管生成影响的指标.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施加中等强度的游泳训练,观察运动训练对SD大鼠心肌组织学结构和bFGF表达的影响,为运动医学与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运动组(E组),每组均为16只.C组安静饲养,不进行运动训练,但需放入过膝浅水中以模拟训练组环境;E组大鼠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1次.从第1周开始适应性游泳训练,第一次游泳5min,此后逐日累加5min,至第3周末时每天游满2h.此后,从第4周起维持这一运动量直至第8周.第8周进行游泳训练后,即刻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心脏称湿重以做心脏系数统计,并切取左心室前壁组织块,做HE染色和bR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及心肌间质的变化,并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观测各组HE染色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变化,做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心脏重量和心系数,E组较C组显著增加(P<0.01);2)心肌组织学观察,HE染色显示C组心肌组织形态正常;而E组呈现生理性肥大变化,心脏毛细血管功能结构产生了良好的重构,心肌组织之间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3)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观察,C组呈弱阳性表达;E组呈较强的阳性表达;心肌细胞中bFGF表达呈特异性棕黄染色颗粒,以计算机显微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计算bFGF染色面积,发现E组大于C组(P<0.01);bFGF染色平均密度E组大于C组(P<0.01);bFGF染色积分光密度,E组均大于C组(P<0.01);结论:本实验观察到,适宜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细胞、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等部位bFGF的表达增强,改善心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心脏毛细血管功能结构产生了良好的重构,心肌组织之间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毛细血管腔表面积密度增高,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的比例增大,使心脏产生适应性生理肥大,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心脏发生生理性肥大,其机理可能与bFGF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运动生理学     
G804.2 20021514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活细胞观察=Theobservation on the live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athletic heart remodeling process(刊,中,A)/袁箭峰,常芸∥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8-351图10表2参9(TY)运动∥心脏∥大强度∥力竭运动∥心肌∥细胞∥损伤∥动物实验∥鼠∥凋亡为了探讨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及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活细胞观察。结果显示:(1)运动训练可使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且与运动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负荷大鼠运动模型的建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一般游泳训练大鼠及过度负荷大民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一般训练组心肌呈与有氧代谢相适应的生理性肥大,主要是心系数增大、线粒体增多;过度负荷组则呈现病理性改变,心肌肌丝断裂,线粒体结构模型、膜破坏,并见扩张的“二联体”结构。结果提示:适宜负荷提高心脏机能,过度负荷使心脏重塑朝病态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后肥胖大鼠血脂、心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心肌肥厚变化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与运动改善肥胖大鼠心肌细胞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SD大鼠购入后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肥胖对照组(OC)、肥胖运动组(OE),OC、OE组均给予12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OE组同时进行12周游泳训练后测定心脏质量指数,分别采用酶法和铜显色法检测血脂、心肌FFA含量,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PPARα的蛋白含量。经过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LSD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C组大鼠血脂、心脏质量指数及FFA含量较NC组明显增加。OE组大鼠血脂、心脏质量指数及FFA含量较OC组明显降低,而心肌PPARα含量较OC组显著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左室肥厚现象,运动有效降低肥胖大鼠血脂和心肌细胞FFA含量,使心肌PPARα蛋白含量增加,心肌肥厚程度减轻,可能与PPARα参与运动调节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的脂质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及心室肌微小RNAs(micro RNAs,miRNAs)的影响,研究关健miRNA在心脏对运动适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8周有氧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只。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无负重有氧训练,每周训练5天,前5周,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运动1次,后3周每天在早上和晚上固定时间分别运动1次;第1周每次运动时间为30min,随后每周增加10min直至90min。有氧运动训练完成后,首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全部小鼠心脏各项形态学和功能学指标,随后将小鼠颈椎脱位猝死取心肌组织,使用基因芯片扫描两组差异表达的miRNAs,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miRNA-1,-133a,-29和-30c4个关键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氧运动训练明显提高了小鼠心室内径、心壁厚度和功能学指标Ratio E/A,提示运动诱导小鼠心脏生理性肥大,增加了心室顺应性;与安静对照组相比,8周有氧运动训练后小鼠心肌组织中miRNA-1和-133a显著下降(P<0.05),而miRNA-29和-30c则显著升高(P<0.05);同时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iRNA-30c表达量与CTGF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818,P=0.004)。结论:有氧运动训练通过增加心室肌组织中miRNA-30c的表达量,抑制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和浓度,从而提高运动引起心脏生理性肥大过程中心室顺应性,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正常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1 生命动力器研制的理论根据通过生物电刺激青蛙的心脏和爪心的实验心脏细胞的生理特性皆与心细胞的电活动有关 ,生物电刺激心脏时心肌发生兴奋。首先是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然后兴奋———收缩耦联 ,引起肌蛋白细胞丝向肌球蛋白粗丝滑行 ,形成整个细胞收缩 ,通过显微镜观察 ,电活动后发现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都是触发心肌兴奋收缩耦联所需的Ca# ,从终池释放出的。细胞间质酶的活性提高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身体机能其它器官得到相应的改善 ,生命力器就是根据生物电刺激青蛙的心肌、血管、神经、细胞的实验中得到的启迪。使用生…  相似文献   

17.
力竭运动对大鼠脊髓α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作平  俞发荣  王文己 《体育科学》2001,21(1):61-61,72
研究目的:通过游泳实验观察力竭运动对大鼠脊髓α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体育运动训练的医部保健及运动解剖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重180g±5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只,游泳组14只。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对照组不游泳。游泳组每天游泳1次,游泳水速1.5m·s-1,水温20°C~24°C。每次游泳时,以动物汛入水下停留10s为止,计算力竭游泳时间。连续游泳12周后,各组动物用氯胺酮(20mg·kg-1体重)肌肉麻醉,用1%多聚甲醛—1.25%戊二醛0.1mol·L-1磷酸缓冲液(pH=7.4)灌注固定,即刻取出脊髓颈膨大…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大鼠心肌ICAM-1表达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负荷大鼠运动模型的建立,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ICAM-1表达。结果发现:一般训练组心肌呈与有氧代谢相适应的生理性肥大,心肌细胞ICAM-1表达为阴性;过度负荷组呈现病理性改变,心肌细胞ICAM-1表达为阳性;且大鼠心肌ICAM-1表达率与心脏肥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心肌ICAM-1表达可作为过度训练的诊断指标;ICAM-1可作为心脏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9.
袁旭鑫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30-34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早期生长应答基因Egr-1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为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及心肌功能异常发生机制的阐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两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 h、12 h及24 h取材,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心肌Egr-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一次力竭运动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即刻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24 h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反复力竭运动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即刻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6 h组、12 h组、24 h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各部位Egr-1在运动后即刻明显升高,表明心肌细胞Egr-1对力竭运动刺激产生快速应激反应,可能诱导炎性细胞的趋化、聚集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心脏各部位Egr-1在力竭运动后24 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力竭运动后心脏Egr-1改变属早期应激反应,且此反应属可复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耐力训练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分布及其表达进行观察,探讨耐力训练对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的肌浆和肌膜上,在冠状血管壁的平滑肌上也有分布,但没有心肌细胞中丰富;经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和冠状血管壁平滑肌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免疫阳性反应增强,提示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诱导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