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明确休闲体育产业概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类比分析法对休闲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等概念进行层层剖析,以社会再生产和产业关联理论为视角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内涵、外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休闲体育产业应分为休闲体育本体产业和休闲体育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产业特征,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路径,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休闲体育产业具有消费与生产同时性、产业融合性、体育特色等特征,产业价值链分为产业设计、基础建设、产品供给、销售与服务、追踪与反馈环节,区域布局影响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区域体育产业和区域优势要素。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应理清产业价值链、优化价值链布局,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地区布局。  相似文献   

3.
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产业集群和布局理论,依托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和较为成熟的旅游业资源,结合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的供给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核两翼、环线发展"的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一体化开发模式,建议从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化、赛事产业和地域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构建休闲体育产业园区,塑造休闲体育核心品牌,构筑体育资源中心地,以促进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基本条件、产业素质、产品经济特征、休闲需求特征、消费者特征5个方面对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休闲体育产业的技术能力较低,产业开发的潜力和管理水平以及市场需求发展都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产业特征分析对开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静涛  莫再美 《冰雪运动》2017,(6):66-70,7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产业发展经济学视角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阐述.主要结论:互联网+户外休闲体育是时代经济腾飞下的产业升级,潜藏巨大的产业价值;互联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开源社区"平台、雄厚数据分析团队、具备精准捕捉市场客户的能力.基于市场经济推动和互联网技术渗透,从户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向、产业运作模式、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对我国户外休闲体育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对商业运作模式理论积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通过SCP分析范式对休闲体育产业研究和分析,得出我国现有休闲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场馆建设的理念存在偏差和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不同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休闲体育设施建设,构建国家级休闲体育产业基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SWOT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分析上海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发展海洋体育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竞争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上海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9,(2):103-10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设想。研究表明:河南省武术产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彩票市场发展较成熟,而职业体育联赛、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发展路径选择方面,河南省应在现有的体育产业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构建体育产业基地和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进行产业空间布局,进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产业质量,增加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外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阶段、国外休闲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模式以及城市化背景下政府基于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期对当下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大。休闲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质量的好坏不仅是是衡量社会文明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志。抓好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和方向。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体育休闲产业的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体育和文化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市场经济发育和人类需求层次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是体育产品和文化产品商品化的高级阶段;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生融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陈林祥 《体育科学》2007,27(3):75-82
以体育产业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与规范、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要以健身娱乐业为主导产业,带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重点扶持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培训业,以竞赛表演业带动体育中介服务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通过市场来调节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适度发展体育彩票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布局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业政策理论为视角,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主要研究依据,以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全国为参照,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指标并进行评价,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行业结构,运用区位商、需求弹性、生产率上升率等指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并给出东部省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位优势特征显著,三大区域体育产业行业结构布局、主导产业选择及政策建议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制造业的现状及产业整合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于 《体育学刊》2005,12(4):24-27
从我国体育制造业的产业分类标准,体育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地位、综合发展力、发展区域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制造业进行研究,提出我国体育制造应利用大企业的品牌效应加速区域内中小体育制造企业的兼并、分工和合作,改变传统的环节营销为整合营销,加速体育制造业跨区域整合。  相似文献   

15.
以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切割了体育产业投入产出基本数据,将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置于复杂网络系统,从“整体”“单点”“亚结构”3个层次刻画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复杂性特征。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间,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体育产业内部环形网络经济已经形成,但整体产业部门间联系不紧密,依赖于实物性的单向支持,影响了体育产业结构的溢出效益;2)不同产业部门在结构网中存在不同位置与角色,其中,实物性产业部门对于其他产业部门向前带动效果显著,而体育产品流通与经济技术交叉融合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向后支撑效果显著。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有较强的辐射力与控制力,对部门间体育经济活动集散和中转作用较强,具备主导其他产业的实力。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场馆服务业与细分产业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部门;3)体育产业网络结构中存在“结构对等”的集聚子群,可划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之间互动关系呈现较为复杂的嵌套式产业链,提出“自反性”板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羽毛球运动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究,以推动运动项目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研究表明:羽毛球产业化运作的影响因素有认知层次因素、物质条件因素、健身指导因素、管理体制因素等;羽毛球运动产业化运作的策略是俱乐部的会员制度、体育产品市场研发、改善体育消费环境、注重社会健身指导、组织社会体育竞赛、创新市场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产业布局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产业布局政策对正确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调控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部分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各地没有必要将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振兴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体育服务业依托于中心城市进行布局,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本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产业的内涵及范围,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产业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发展体育产业的对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体育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体育产业系统中,存在一些对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体育主导产业".选择合适的体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确定的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的三大标准,并以此为立足点认为我国应把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作为体育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