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赫达 《精武》2013,(17):14-15
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高原训练的一种替代方法,已经广泛的被从事各种耐力性运动的运动员应用于训练计划当中。相对于传统的高原训练,关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产生的反应和适应的机制研究还较少,以现有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生理反应机制上,间歇性缺氧训练与急性低氧暴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针对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可能对自由基代谢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得出安全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必须对选择在氧含量、训练时间及总的持续时间所产生的生理适应及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运动训练对机体铁代谢影响的研究报导甚多,国外不少作者提出观察机体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运动与铁代谢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Dufaux.B.发现中长跑运动员血清铁蛋白均值低于普通人水平。划船与自行车运动员未见此现  相似文献   

3.
铁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惠英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3):40-41,110
从铁的元素化学特征入手对微量元素铁代谢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铁代谢对运动员体力和耐力有显著的影响,并讨论了发中铁的含量与血液中铁含量的变化关系.这对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是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在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运动与谷胱甘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包括谷胱甘肽的代谢、运动对谷胱甘肽影响及运动训练对谷胱甘肽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高原训练期间补铁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铁元素主要研究热点:高原训练与铁代谢;高原训练中铁对最大摄氧量影响;高原训练中铁对运动耐力影响;高原训练中铁流失的主要原因;高原训练中补铁方式等。回顾铁元素对高原训练的影响,为健康保护与合理训练,应对从事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血液学铁蛋白监测。建议对计划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提前进行铁储备检测,确定每位运动员体内血清铁蛋白量,制定针对性补充方案应对高原训练期间更高的铁吸收、血浆铁代谢和血红蛋白的生成率,同时可避免盲目补铁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笔者通过间歇性低氧训练 (IHT)对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和有氧代谢酶类等方面影响的文献综述 ,说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为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生长激素在体内的产生和代谢特点、生理作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运动时体内生长激素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生长激素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法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血清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和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比游泳训练更能促使血清T、T/C比值和血清LH水平的提高,而使C下降更为明显,从而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醇水平;间歇性低氧训练比游泳训练对大鼠血清激素有更大的影响,暗示其更有利于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安静组(NC)、常氧运动组(NE)、低氧安静组(HC)和低氧运动组(HE).跑台训练(21~25 m/min,每周增1 m/min,1 h/天,6天/周),HC组进行低氧暴露(13.6%氧,8h/天,6天/周).原子吸收法、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结果:与NC组比,各组大鼠腓肠肌总铁含量升高(P<0.05,P<0.01);HE组高于NE、HC组(P<0.05).HC和HE组骨骼肌HIF-1 mRNA表达高于NC、NE组(P<0.01).与NC组相比,NE、HC、HE组骨骼肌铁吸收蛋白升高(P<0.05,P<0.01);NE、HC组铁释放蛋白下降(P<0.05,P<0.01),HE组升高(P<0.01);HE组各蛋白表达均高于NE和HC组(P<0.01).结论:大鼠适度运动和单纯低氧均能增加骨骼肌铁贮存,而低氧训练能促进骨骼肌铁吸收和铁释放.  相似文献   

13.
Maintaining a positive iron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female athletes to avoid the effects of iron deficiency and anaemia and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 A major function of iron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arrying molecule, haemoglobin, via erythropoiesis. Iron balance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peptide hormone hepcidin, dietary iron intake and absorption,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e.g. altitude), exercise, menstrual blood loss and genetics. Menstruating female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are at an elevated risk of iron deficiency.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b] and serum ferritin (sFer) are traditionally used to identify iron deficiency, however, in isolation these may have limited value in athletes due to: (1) the effects of fluctuations in plasma volume in response to training or the environment on [Hb], (2) the influence of inflammation on sFer and (3) the absence of sport, gender and individually specific normative data. A more detailed and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haematology, menstrual cycle pattern, biochemistry, exercise physiolog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raining load can offer a superior characterisation of iron status and help to direc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that will avoid iron deficiency or iron overload. Supplementation is often required in iron deficiency; however, nutritional strategies to increase iron intake, rest and descent from altitude can also be effective and will help to prevent future iron deficient episodes. In severe cases or where there is a time-critical need, such as major championships, iron injections may be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中均发现低氧可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的增高,说明存在1个普遍的氧感受和低氧信号转导机制。其中HIF-l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HIF-1的结构、功能和活性调节、与低氧信号转导的关系及低氧训练对低氧诱导因子-l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运动与低氧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名平原受试者进行为期3周递增性低氧训练,测试其低氧训练前后模拟海拔4 800m(PO2为10.4%~10.8%)时血清抗利尿激素(AVP)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结合AMS评分、心率和血压,探讨递增性低氧训练对模拟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适应效果。方法:阶段1:受试者于模拟海拔4 800m低氧环境中急性暴露6 h,以60rpm、80 W的定量负荷仰卧蹬车20 min,LLS量表评价AMS,测试低氧暴露过程中的HR和BP,低氧结束时的血清AVP和ALD;阶段2:进行3周递增性低氧训练后,再重复阶段1的测试。结果:低训后模拟海拔4 800m低氧环境下,AMS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由9人降到2人;运动时的心率明显低于低训前;急性低氧暴露6h,血清AVP和ALD均较常氧值显著下降;低训3周后再次低氧暴露,血清AVP和ALD与常氧值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递增性低氧训练有助于增强机体对低氧的习服。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强扩血管物质,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笔者介绍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在人体中的产生、调节及其他生物学作用,并重点综述了体育运动对NO、NOS的影响。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低氧训练以及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贫血产生机理及其低氧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且对身体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铁储备状况和造血因子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和运动员合理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参考,并对利用低氧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可行性提出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高原训练方法,为耐力项目成绩的提高摸索出一条新路。高原因海拔高度的增加加大了缺氧负荷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与大气压成比例下降,由于氧分压的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