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MONARK829型功率自行车在正常状态和相对疲劳状态下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男性二级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之间髋关节的角度变化最小,膝关节次之,踝关节的角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常状态下,运动员在各下落高度跳深时,其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上是踝-膝-髋,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膝-踝;相对疲劳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是踝-髋-膝,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踝-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6周的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测试训练前后最大力量(1RM),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高度和力的发展率(RFD)。结果:两组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纵跳高度均显著提高,铁链组纵跳时力的发展速率显著提高。结论:铁链深蹲不仅可以提高最大力量和纵跳高度,且更有助于整体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赵西堂  孙平  葛春林 《体育学刊》2013,20(1):139-144
运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和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排球队9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纵跳蹬伸过程中最大力值大于抱头纵跳,但是由于蹬伸后半段时间的延长使后半段蹬伸力的梯度值没有明显增加;落地时地面最大冲击力与纵跳高度无关;摆臂纵跳的冲量值大于抱头纵跳,但研究结果发现纵跳高度与冲量并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9,(6):101-110
目的:检查落地高度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动作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下肢生物力学指标与反应性力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跳深动作的最佳负荷高度。方法:14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参与四种落地高度下(0.15m、0.30m、0.45m和0.60m)的跳深动作测试。6台红外高速摄像机和2块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跳深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信号。结果: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碰撞力和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00和0.039),髋关节伸力矩(p=0.038)、踝关节跖屈力矩(p=0.030)和下肢支撑力矩(p=0.010),髋、膝和踝关节离心功率(p均为0.000),平均功率输出(p=0.009),反应力量指数(p=0.006)和反应力量比(p=0.029);落地高度与平均功率输出显著相关,最佳负荷高度为0.465m(R~2=0.117,p=0.037);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r=0.816,p=0.000;r=0.927,p=0.000)和平均功率输出(r=0.961,p=0.000;r=0.770,p=0.000)与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均显著相关。结论: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指标,蹬伸阶段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平均功率输出与反应性力量指标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在0.15m~0.60m的落地高度范围内存在实现跳深动作最大平均力学功率输出的最佳负荷高度。建议针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训练时应该根据个体运动员的最大平均功率输出、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等指标确定最佳负荷高度,以实现最佳训练效果并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6.
跳深着地阶段下肢所测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E6000T16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12名一级运动员和12名三级运动员在正常状态下和在相对疲劳状态下(完成较大负荷练习后)完成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完整动作进行了同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完成不同下落高度跳深时,同一名运动员下肢所测肌肉所表现出的表面肌电活动变化趋势和肌肉的协调模式是一致的;不同运动员在同一下落高度跳深时,同名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强度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尽管这块肌肉在下肢肌肉活动时所起的作用相同.相对疲劳状态下(完成较大负荷练习后)跳深时,着地阶段运动员所测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变化趋势和所测肌肉问的协同关系发生了较大改变等.  相似文献   

7.
以多功能QSF—全身反应时间测试仪,对体校和普中学生88人(男42女46名),进行视(听)全身反应时间的测试。运动员与中学生人数各占1/2,相互对应,匹配成双,性别、年龄也完全一致。测试结果,简单全身反应时间中学生灵敏些。选择全身反应时间,无论视还是听—全身反应时间,运动员都较中学生迅速得多,差异均非常显著。而纯受体力、技能决定的纵跳腾空时间,运动员则远远优于中学生,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专项运动员骨骼肌弹性能利用率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4名专业队田径运动员、30名业余体校田径运动员、12名专业队举重运动员和30名中学生进行了反向跳和不同高度的下落跳测试,比较弹性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弹性能利用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受试者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性;弹性能利用率存在专项差异,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子跳跃和短跑运动员。女子跳远、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与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呈显著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纵跳能力是体育运动中各类跳跃动作的基础,也是衡量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体校17-18岁男运动员进行随机抽样30名,然后利用多因素优势分析法,得出各关节与纵跳高度的关系,从而找出纵跳与哪一个关节较为密切,为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1、测试结果从站立开始加摆臂纵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向蹲跳。通过统计处理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们发现弹跳功能出色的运动员,绝大部分并腿并足团身下蹲时足跟不能着地(我们称之为有“跟地距”)。经过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发现。 一、受测对象: 1.1981年全国田径分区赛南京赛区男女跳部运动员54名; 2.1981年全国业余体校达标赛男女跳部运动员46名;  相似文献   

11.
对“用欧拉角描述人体髋关节运动”论点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些专家、学者用欧拉角来描述髖关节的运动,然而,欧拉角的运用会出现数学计算上的困难,且所涉及的转轴与人体基本运动轴不一致。本文介绍了与人体运动轴较为相符,且又可避免欧拉角应用时数学计算困难的一种方法,即用布里恩角来描述人体髖关节的定点运动。  相似文献   

12.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1997~2003年3105名男女新生的最大吸氧量进行直接测定.结果:男女新生的最大吸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生分别降了(0.3士0.09)L/min和(0.21士0.07)L/min;体形有逐年瘦长的趋势;经统计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应加强体育锻练,增强体质,改善营养,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曾创造过世界记录、欧洲及亚洲纪录的16名著名标枪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时的技术录像为研究资料.对其左腿支撑始角、末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理想的始角男子应在50°左右,女子应在55°左右;理想的末角男子应在70°左右,女子应在75°左右;理想的始末角差男女均应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量资料统计和解剖生理和力学分析,探索出速滑队员膝部损伤的有关规律,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前6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我国选手的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导致H1和H2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最终导致运动成绩低于对方。  相似文献   

17.
对中、外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掷标枪技术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最后用力时,左膝关节的最大弯曲角度相对偏小、标枪出手高度较高、出手角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划艇运动力学参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集划桨力、划桨过程中桨的偏转角度、艇的俯仰角度和倾覆角度、艇速等多个运动力学参数为一体的新型划艇测试评价系统,实现了对这些参数的同步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无线传输至计算机,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系统,教练员可以实时地掌握运动员划船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整个系统的重量比较轻,并且数据的主要传输采用无线形式,既保证了教练员实时的了解以往单凭眼睛观测和经验判断而很难得到的一些划桨技术细节信息,同时不会对运动员的正常划船技术动作的产生过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躯干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转动,这种转动对横踢动作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有利提高横踢的打击效果。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躯干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躯干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躯干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